旬阳市
红军纪念馆位于旬阳市红军镇红军村一组,占地358亩,生态保护区1万亩,划分为传统教育区、先烈祭奠区、长征体验区、深化教学区,集中展现红二十五军将士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是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陕西省国防教育基地、省级廉政教育基地,省级党史教育基地。
1935年5月,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第六路游击师在师长肖大喜率领下,在旬阳县潘家河一带开展游击活动。红军战士高中宽等,看到穷苦百姓无钱治病,便利用战斗空隙,钻研解救百姓常见病的药方和草药,经常给群众看病伤。从红军到潘家河之日起的半年时间,他日夜奔忙,宣传革命道理,先后为80多户百余农民治疮病和其他疾病。由于他胆大心细,善于钻研学习,医术提高很快,竟把当地流行的麻疹断了根,人们尊称他为妙手回春的“神医”。1935年9月,红七十四师成立后,派二营营长肖大喜(原六路游击师师长)率领全营百余人南下寻找尚未集中的五、七路游击师。红军在转移途中,与国民党郧西地方清乡团遭遇,19岁的特务队指导员高中宽奉命带两个班26人掩护主力转移。艾光清乡练紧追不舍,在九龙山佛爷庙战斗中,高中宽和二班尚班长为了掩护部队突围,光荣牺牲。
战斗结束后,当地群众在碾子沟口协助红军掩埋了两位烈士。次年清明,曹有伸和几位乡邻给烈士墓培土垒坟台,把烈士坟墓称为“红军老祖”墓并立碑。从此,逢年过节,他们像对待自己祖先一样,到墓前烧香挂纸,培土栽树,以示悼念,这条沟慢慢地被群众称为“红军沟”。新中国成立后,经省政府批准,将原丰积乡改名为“红军公社”,1984年改称“红军乡”,2011年更名为“红军镇”,并修建了纪念馆。
高忠宽、尚班长烈士墓
红军纪念馆全景照
红军纪念馆正面照
红军纪念馆侧面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