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上午,汉滨区2013年旅游村镇建设提升工作现场会在美丽的古镇流水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交流旅游村镇建设经验,提升旅游村镇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加快全区旅游村镇建设步伐。会议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付波同志主持。副区长纪明学做了重要讲话。区政协副主席李友明应邀出席会议。
全区7个旅游重点镇、村的领导,区上的相关包抓部门负责人,参观了流水镇窑头村的旅游重点村建设现场。流水镇、区纪委(监察局)在会上交流了旅游重点村建设方面的经验。区旅游局就我区《2013年旅游村镇建设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做了说明。

副区长纪明学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区开展旅游村镇建设工作以来的成绩。全区已有县河镇县河村、茨沟镇老庄村、瀛湖镇清泉村、流水镇窑头村、吉河镇高水村5个重点旅游示范村通过了市政府的验收。县河村、老庄村已被命名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县河镇被命名为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清泉旅游示范村、流水旅游名镇今年八月通过了省上的初验。旅游村镇建设工作产生的边际效益也进一步凸显:一是生产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各村镇基础建设投入不断加大,使得村镇面貌迅速改观;二是亮点越来越多,旅游村镇建设特色逐步凸显,旅游产品丰富多元;三是重点旅游村人气越来越旺;四是富民效益快速显现,全力促进当地农民的增收。这些成绩得来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不断总结提升。同时,在旅游村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表现在:整体上,我们还是处在初级的阶段,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备。一些基本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标识体系、旅游厕所等旅游功能设施缺乏,精细化、规范化程度也不高;精品化程度不高,缺少市场营销策划。项目单一,布局随意,产品同质同类,局限性明显。尤其是个别村镇以建设性开发为主,成了帮农民建房,与市场脱节,企业和当地农户经营参与度不高;部分乡村旅游景点弱小分散,实力不强,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理想,甚至存在开发定位不准或过度开发;主观方面,个别镇,包括包联的部局不够重视,思路不清,投入不到位,工作进展缓慢;对旅游经营示范户的发展缺乏有效引导和支持,致使发展无序,档次偏低,规模不够。
针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纪明学同志强调全区上下:一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办和包联部门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要在思想上有清晰明确的认识,高度重视起旅游村镇建设提升工作,按照任务要求,细化分工,明确职责,狠抓落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大考核力度,充分发挥镇党委、政府在旅游村镇建设中的作用,主导乡村旅游规划和产业布局,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加快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和明确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质量和安全标准,做好市场监管、宣传促销、人才培训等工作,确保旅游村镇建设提升工作顺利开展。二要明确工作任务。要按照《2013年度全区旅游村镇建设提升实施方案》的要求,坚持“环境生态化、居住文明化、餐饮本地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的“五化”要求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资金捆绑、镇村实施、农民参与、重点突出、提档升级、整体推进”的基本思路,改造提升第一批5个旅游示范村和县河、流水两个旅游特色名镇的建设水平,直至符合省级评定标准。同时加快马鞍村、奠安村两个旅游村镇的建设,力争通过3年创建,使全区7个重点旅游村镇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示范村或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三要加大帮扶力度。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各项惠农政策,抓住新农村建设、陕南移民搬迁、国家连片扶贫开发、小额信贷等政策机遇,积极协调,借势融合,捆绑投入,探索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入股分红模式,激活农村宅基地资源开发。引导乡村旅游协会或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和自律作用,逐步形成农民自主,政府引导、部门联动、中介参与、市场调节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四要突出特色品牌。把乡村游品牌建设做为今后旅游村镇建设的重点,进一步规范管理,优化旅游环境,突出旅游村镇特色,加大乡村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打造出“一村一品牌,村村各不同”的旅游村镇格局。

付波在总结时强调:一要高度重视抓建设。旅游业是我区十四届党代会确立的主导产业之一,在全力做好原有重点旅游村镇建设提升的同时,启动新的村镇项目,把各项目责任落实到行动上。二是迅速行动抓落实。相关包联部门、建设村镇要迅速落实会议精神,成立机构,制订措施,落实资金,确保该项目工作有序推进。三是形成合力抓重点。全区上下要合力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工作稳步进行。四是全力推进旅游工作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要不断提升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让我们的景区景点能够持久、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