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滨区按照“项目到村、扶持到户、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工作机制,对社区移民免费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全区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致富能力,从根本上治穷致富,彻底斩断农村贫困链条。 记者在汉滨区大同镇机场社区北大街安置点看到,这里的村民正在陆续接受当地政府提供的免费就业培训就业机会,他们将通过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逐渐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出路。 家住汉滨区大同镇机场社区北大街安置点的李文平说,目前我自己开了一家餐饮店,生意还可以,包席的人特别多,还有回头客特别多。照现在这个生意来说还好,没有多大压力,收入还是比较好的,每个月也就是净钱一两万块钱。以前没有社区的时候,人口不集中,现在人口比较集中,社区居住人多,消费人多,等目前店走入正轨打算在其他社区开分店。 早上8点左右,社区村民李文平和妻子张光慧打开自家的餐馆大门,准备营业。夫妻俩分工明确,张光慧忙着整理柜台,丈夫李文平骑着摩托去菜市场采购所需的食材。在菜市场里,李文平显然是这里的常客,每当他来到一个菜摊旁,还没等开口,老板就将他所需的食材放进称盘称重,半小时内,食材就采购全部到位了。回到店里,张光慧接过丈夫李文平手中的菜篮,抓紧洗菜,而李文平也换上了厨子衣服,开始备菜。李文平告诉记者,他家是去年搬进北大街安置点的,当地政府组织大家学技能帮助就业,他就尝试着报名学了厨艺,学完后就在家里开了餐馆,现在已经经营一年多了。 然而妻子张光慧却对经营很谨慎,她觉得虽然社区环境好,交通方便,住进社区的移民会越来越多,不愁餐馆的客源,但还想继续参加学习不断完善餐馆的经营,打牢基本功。 在大同镇机场社区的杨庄安置点一处经营铝合金加工的店铺外,记者遇见了刚从外地打工返乡的青年王阳洋,据他告诉记者,半年前,他和家人搬进社区后,自己就参加了当地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学习了铝合金加工,培训完后就在家里经营铝合金加工。村民王阳洋说,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地做,门窗主要(销售)到周边盖房子的安置点,个人盖房子的。做了这个生意后,就不用出门东奔西走打工了,也比以前在外面打工收入高的多了。现在一个月也就是一万多块钱。 交流中,王阳洋也表示自己对未来的经营很担忧,他看着社区移民不断搬迁入住,机场社区各处安置点的新房很快也就全部竣工了,铝合金门窗加工的生意会慢慢变淡,他想再多学些技能使自己的经营有更多出路。下一步想能多学点技术,能把焊接、装潢能做到,自己能开个装修公司。希望政府部门提供这个机会时候我能去多学点知识。把经营多元化,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新型社区的多数移民已通过当地政府组织技能培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就业途径,但是移民们又从技能的实践中对技能培训提出了新的意见与建议,他们希望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的内容与时俱进,专业更加丰富,机会更加频繁。汉滨区扶贫局罗晓琴告诉记者,下一步,全区将继续开展更多的培训班,让更多的搬迁户掌握实用技术,加强社区管理,电子电焊、烹饪、特种种养殖等专业,以实现搬迁户接受技能培训,就地安置,自主创业的美好愿望。把我们的培训班开到基层,开到社区,让我们的搬迁户在家中就能学到实用技术,让搬迁户至少掌握一到两门技能,以实现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长远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