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长期以来,受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落后和工业发展滞后等因素影响,安康市汉滨区的发展困难与挑战并存。而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的实施、陕南区域中心交通枢纽的逐步形成,又使汉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不断增强。面对挑战和机遇,汉滨如何在危中求机、困中求变?发展思路的转变和全新尝试又给汉滨带来了什么? 山川起舞气如虹 ——安康市汉滨区实施“一抓三建一统揽”发展新思路综述 通讯员付波 邓向红 陈茅 乡村,水泥路阡陌纵横,连缀起一排排农家洋楼;两山,林果园梯次排布、密植成林;川道,工业园厂房林立,产业园交织相连;城镇,街道宽阔平直、楼群鳞次栉比、小区优雅别致、公园芳草如茵、商贸街琳琅满目,一派井然有序、安居乐业、繁荣和谐的景象…… 汉滨区实施“一抓三建一统揽”发展新思路三年来,这座美丽山城处处散发出迷人气息,流淌着田园和都市生活的优美情韵。 科学谋划布局,绘就宏伟蓝图 对一个基础差、底子薄的山城来说,发展的致胜关键是找准优势、一击而中。 2011年,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班子经过大量调研论证、广集民智认识到,汉滨发展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使有限的力量更加分散。要实现跨越发展就必须聚全区之力于一点,厚积薄发,走一条独特的转型发展之路。 汉滨是安康中心城市所在地,中心城市的核心力量对其发展拉动作用巨大;月河川道汉滨段地势最为开阔,交通区位优势强,适合打造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园区,而南北两山与月河川道互为援守,是传统农业升级,发展工业原材料基地的绝佳宝地;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之基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历史要求。 在这样的共识下,区委、区政府紧抓转型发展战略契机,统筹兼顾全盘谋划、集中全力直击重点,提出了以“转型跨越、富民强区”为主题的“一抓三建一统揽”发展新思路。三年来,该区在城市抓管理、川道建园区、两山建基地、集镇建社区,用群众工作统揽发展全局,在转变中求发展,努力建设繁荣和谐宜居的新汉滨,绘就了一幅气势恢宏的精彩画卷! 建设园区基地,经济精彩突围 产业发展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现状和工业发展滞后的短板长期掣肘汉滨经济,工农业各据一隅、互不相涉更使汉滨经济发展在相当一段时期无法突破。 汉滨剑指资源禀赋,重点打造五里循环工业园发展循环工业,在南北两山及浅山丘陵打造百万亩林果、设施蔬菜、水产畜牧养殖基地发展现代农业,发挥园区的集聚拉动效应和基地的后援支撑作用,聚合形成了一条全新产业链,强力推动区域经济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使经济发展精彩突围。 该区坚持大项目支撑、大集团引领、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思路,以五里镇为中心,在川道沿线布局“一区四园五大板块”工业聚集区,兼顾富硒资源开发、循环工业、物流集散等功能,通过建设过亿企业,发展上市公司,下大力气壮大富硒食品、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生物化工、制造加工五大支柱产业。 三年来,五里园区累计投入3亿元,基础建设全面启动,园区骨架逐步拉大,承载能力不断加强,入园企业47户,就地就近用工3000余人,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园区项目、竣工投产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等呈现倍增局面。2012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5亿余元,规模企业总产值11.8亿元、工业增加值3.66亿元,实现了三年翻两翻;五里工业园在全区工业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对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起到了巨大拉动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红利共享,推动了工业经济总量扩张。 为拉动产业链条不断下探,该区2010年提出在两山发展经济林果基地,用三年时间使全区经济林面积达到百万亩,实现农民人均一亩林果园、增收1000元。该区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示范带动,通过镇办主要领导每年包抓300亩,考核督查驱动、技术服务跟进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三年共投资1.2亿余元,新建林果园45万亩,建成十大核桃板块,使全区经济林面积达到104.62万亩,逐步实现了林业产业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 该区还坚持以现代农业园建设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全面启动了60个现代农业园,建成省级园区5个、市级10个;生猪饲养量达115万头,新增设施蔬菜5100亩,发展大水面养殖8万亩;生猪养殖产业联盟的“阳晨模式”在全省推广;烤烟、茶叶、魔芋等特色产业较快发展,催生了一批核桃、茶叶重点镇办;职业农民培育列入国家试点县区,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7个、省级百强社3个……如今,汉滨已成功跻身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行列。 肉禽、油料、富硒核桃茶叶深加工和核桃壳竹炭、工艺品系列……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工农业完美融合、良性互动,汉滨经济发展正呈线性增长! 打造新型社区,城乡完美蜕变 推进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转型跨越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一系列新型社区的建设让汉滨城乡完美蜕变。 汉滨地处秦巴山区,地质灾害频繁、隐患多。该区将陕南移民工程视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镇化,提升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机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强力推进1个中心城市、1个恒口新区、20个重点集镇、40个新型社区的“112040”四级城镇体系建设,重点打造了一批功能齐备、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带动农村发展向城镇化、工业化、产业化转变。 三年来,该区按照进城、入镇、进社区三种途径,整合涉农项目解决资金难题,用统一规划,自建、统建、联建方式减轻搬迁户经济压力,配套文化娱乐、医疗教育、饮水安全、交通信息、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和便民服务机构,并结合各社区不同特点,引导有能力农户依法流转林地规模化经营经济林果园,加强农技培训,使搬迁群众每户至少有一人掌握1门以上实用致富技术,对无力发展产业的农户政府联系企业、开发社区公益岗位安排就业,彻底解除了搬迁群众生活发展的后顾之忧。 两年多来,汉滨的社区建设迅速推进,涌现出了七堰、晏坝等16个新型社区典型,实现移民搬迁安置1.2万余户4.5万余人。集镇社区、两山现代农业基地和川道工业园丝丝相扣、一脉相连,硬件完善、产业配套、管理科学,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享受与城市市民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城乡融合、繁荣和谐、安居乐业成为汉滨大地最美的画卷! 创新社会管理,城市华丽转身 城市管理重于建设,在目前城市化进程中,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城乡二元结构还将长期存在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加强城市管理尤为重要。基于此认识,汉滨把抓中心城市管理作为发展新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胆尝试、不断创新,用中心城市的核心带动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 为管好城市,该区专门成立了城管执法局,不断加大投入,完善管理机制,借力“双创”、平安创建等工作,从“管、护、治、扮、育”五方面同时发力,使城市在精细的管理下实现华丽转身。 管,城市管理规范化。该区连年来通过划行归市及规范车辆停放等措施,三年共划定临时车位2000余个,施划道路标线 护,城市保洁智能化。近两年,该区加大投入,增购20多台机械清洗车辆每天夜间作业,对城区道路全面实行机械普洗,加大保洁班次密度,各类车道全部达到路见本色效果。 治,歪风陋习去无踪。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该区坚持强力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坚决取缔清理各类占道经营、乱贴乱画、乱搭乱建、抛洒污染现象,实现了运输车辆密闭进城,拆除占道违章棚亭670余处,城区各类不文明现象得到根本遏制。 扮,城市风景更靓丽。从2010年开始,该区大力开展夜景“送亮”和绿化美化工程。组织开展了一江两岸、“三纵四横”主干道等临街重点建筑、亮化景点建设与改造,共安装路灯2800余基4500余盏,新增亮化景点300多处;兼顾功能性、观赏性,注重绿地设计布局、品种色彩搭配,打造以大型乔木、花灌木为主的“一路一绿带、一带一景观”特色道路绿化带,坚持开展大瀛湖绿化和城区沿江沿路及重点单位庭院绿化等工程,使中心城市年均新增绿化面积6万余平米。 育,文化底蕴魅力足。为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培育打造城市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质,该区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强化社区功能为核心,将群众文化广场建设纳入整体规划,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娱体育活动,扩大群众参与面,引导推动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形式不断创新,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三年累计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80多场次,送汉剧进村进社区30场次,播放社区农村数字电影3万余场次。 推进群众工作,实现成功转型 和谐稳定是发展的前提,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及幸福指数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定因素。汉滨把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作为标尺,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全局,成功实现了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型。 为解决好社会转型期群众诉求多样化、细致化问题,汉滨区创新打造群众工作体系,专门成立了群众工作部,建成了区有大厅、镇办有中心、村(社区)有站、组(片)有点的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建立了区、镇、村三级问题库,通过常委包片、部门包联、领导帮扶和干部包村(社区)等措施,坚持周二驻村服务、群众工作纳入考核等制度,采取及时受理—限时办结—及时回复—定期督查的“四步走”工作法,推行便民服务卡、电子信息平台、社区“网格化”管理等特色,使群众诉求渠道更畅通、办事更便捷。三年累计接待群众25万余人次,受理事项23万余件,上门代办群众诉求、事项6万余件;三级问题库共梳理、办结群众问题3500余件,全区信访同比下降50%…… 三年来,该区用活国家各类惠民政策,通过“增收富民、社会保障、培育塑造和社会管理创新”四大工程,全面提升民生服务水平,惠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该区三年投入民生事业15.8亿元,直接补助到户惠民资金6亿,城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保等条件不断改善。实现了村级卫生室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实行先住院后结算制度,新农合报销2.2亿元150万人次;带动就业1.7万人;城乡养老参保31万人,发放养老金8.7万人6223万元;投资1.2亿建设各类老年服务机构37所,集中供养各类老人4128人,创建省级星级敬老院4所,各类民生补贴惠及16万人……一个“便民、高效、务实、清廉”的政府新形象正在群众心中树立。 正如安康市委常委、汉滨区委书记陈勇所说:“只有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了群众的需求,社会管理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发展方式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转型跨越”! 山川起舞,气象如虹。汉滨区实施“一抓三建一统揽”发展新思路三年来,成功实现了从突破发展到跨越转型的蝶变!今天,她正如一列满载希望的火车,高唱着发展的时代之歌,飞速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