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要闻动态> 头条新闻> 正文内容

小巷深处党旗红——汉滨区强化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纪实

时间:2013-04-25 00:00  作者:记者:吴昌勇 通讯员:郭仲勇 张承喜源自:区委宣传部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和城镇化发展步伐,“单位人”变“社会人”的进程加快,大量社会事务转入社区,企业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等大量进入社区。如何组织好管理好这些社区党员,实现党建工作与社会管理的无缝链接?汉滨区通过强化社区党建工作创新,成功探索出横到边、纵到底、开放式的区域性党建工作新格局。

                          “有事咱找网格长!”

“现在这信息化管理太方便了,我们家有几口人、干什么工作,鼠标一点就全都知道了。”320,在汉滨区老城办大北社区办事的居民范大姐惊喜地说,以前工作人员要翻出一厚摞辖区居民资料,仔细核对,耗时又费事。近年来,大北社区以打造“网格化精细管理”为目标,通过基层网格长清晰地将“民情信息”统计上来进入信息平台,并时时进行数据信息动态维护,让居民信息一“网”尽览,既方便了管理,也便于服务群众。

大北社区推行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就是按照“街巷界定、街不漏巷、巷不漏户、无缝覆盖”的原则,实行“社区——院落——楼栋——居民”四级网络管理模式,将辖区划为9个大网格、78个中网格和181个小网格,对应设置网格长,楼栋、单位、店铺、出租屋和道路、路灯、花圃、树木等市政环卫设施均纳入网格管理之中。把法律法规宣传、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城市低保等14大类作为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建立了网格长“五百、四知、四能、三活、五员”的“54435”工作要求。“五百”即要求“网格长”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系百家情;“四知”即知网格概况、知居民家情、知社情民意、知求助对象;“四能”即能走访调查、能宣传发动、能解决矛盾、能赢得信任;“三活”即网格的活地图、活户籍、活档案;“五员”即网格的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维护稳定安全员、邻里纠纷调解员、环境卫生监督员。

大北社区首创推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得到群众认可和省、市、区领导的肯定,并在汉滨所有社区全面推行开来。静宁、教场、临江、东站、前张岭、后张岭等社区还在推行网格化管理中,通过进一步摸清小区楼栋、住户、单位等基本信息的前提下,选出集“楼栋长、中心户长、综合双创、综治、政策宣传”等职能为一体“网格长”,并在各个楼栋张贴服务公示牌,实现了社区服务管理体系清晰、信息上传下达快捷高效、服务管理规范,使群众的实际困难得到有效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得到保障,城市市容市貌大为改观,社会治安得到显著改善,所在辖区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9%,创建平安知晓率达到95%以上。

                     社区是我们的贴心人!”

    在西关社区的“济困爱心超市”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人们捐助的棉被、衣物、米面油、书包等各类日用品和学习用品。低保户徐升堂老人拎着沉甸甸的粮油,已皱的脸上全是笑意。他由衷地说:“社区是我们的贴心人,这样的帮助真实在!”

    举办“爱心超市”,是汉滨区社区党建特色活动之一,是社区党组织探索扶贫帮困的新路子。在社区,凡居民愿意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的,都可以到社区“爱心超市”捐助小到油盐酱醋,大到家电产品。需要帮助的群众,则可通过申请,到“爱心超市”选择所需。“爱心超市”有效地整合了慈善资源,实现了社区社会救助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西关社区“爱心超市”举办以来,已累计收到捐助现金和物品折款共10多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000多人次。

    在社区党建工作中,还开展了“我为失业职工找一岗”、“党员一帮一”活动。他们与兴科集团、太平洋保险公司建成合作单位,已帮15名失业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家住西关社区的下岗职工张晓康,是社区支部书记张云勋的“党员一帮一”帮扶对象,经过推荐,不仅在兴科集团实现再就业,如今还被集团评为优秀员工。

与此同时,西站社区在养老安老上下功夫,为独居老人筹集资金完成危房改造,社区干部还对空巢老人日常生活、饮食起居、精神层面进行关怀照顾和包联。双堤、静宁、教场等社区还通过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创造创业增收条件,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社区党建要取得实效,关键要不断创新载体。“爱心超市”、下岗再就业、养老安老、扶贫帮困等一个个响当当的党建帮扶机制品牌在汉滨的城市社区扎根、开花、结果。汉滨区还大力推行便民帮办制,变群众上门找为干部主动帮,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让群众不再“凡事跑腿”。狠抓志愿服务制,提供一对一、零距离的人性化服务,让群众不再“难事无助”。社区党组织从群众关注的问题入手,凝聚起广大党员,捧出一颗颗火热的心,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各种服务,把党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使党建工作的根深深扎进每个居民的心中。

                            幸福生活舞起来

江北办东站社区是安康城区最远的一个社区,居住的“三留守”人员和弱势群体较多,而就是这样一个社区,近年来却名声大噪——他们通过狠抓社区文化建设,去年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社区。

社区书记蒋福娣告诉我们,结合实际,社区积极发挥广大妇女主观能动性,参与社区管理、公共服务和平安建设,社区的事大家来做,社区的家人人来当,社区里29个楼长、47个中心户长,98%由妇女担当。他们通过完善社区公共基础文化设施、资金扶持等措施,举办舞蹈、音乐、书画、电脑、健身等系列培训,组建了社区艺术团、健身队、器乐队、腰鼓队、京剧队、广场舞队等文体活动团队,每年举办各类文艺活动30余场,引导居民开展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为社区居民搭建一个个“欢乐、和谐”的大舞台,推出了一批有特色的社区文化精品节目,既扩大辖区居民参与面,加强居民之间沟通,增强居民之间友谊,又秀出了东站社区居民的多彩和自信。

五星社区每年则积极组织开展十余场次“送绿色”、“送喜庆”、“送汉剧艺术”等文艺演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水电厂、张沟桥等社区还围绕“共创文明社区、同享幸福生活”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和“五好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十佳好邻里”、“好婆婆”、“好媳妇”评比,大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努力创建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文明社区,几年来,社区无一例重大刑事案件发生。

近年来,汉滨区不断加大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文化建设力度,通过振兴汉剧、连续举办十五届民间艺术节等多种形式为社区文化发展提供平台,火热的社区文化活动给居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

如今的汉滨城市社区,休闲的群众谈笑风生,居民尽情享受社区的和谐与生活的惬意,处处是忙碌而快乐的身影,处处是甜蜜而醉人的笑脸……,洋溢着和谐新风的社区,真正成为居民安居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