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林果园建设是汉滨区委、区政府“一抓三建一统揽”工作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0年开始,用三年时间使全区经济林面积达到100万亩,实现人均一亩林果园、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的目标。带着这些目标任务,近日我们的走基层记者先后深入汉滨区大同、大河、双龙等镇实地调查了解,用镜头记录了目前的现状。 在大同镇核桃、油茶、油桐示范基地建设现场走访中,我们遇到了承包经营该项目的法人江德烈,交谈中我们得知,他目前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了收益低薄的山坡地,变低效种植为高效种植,同时基地建设与移居迁建,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既发展了产业,有促进了当地农户致富。安康市德烈工贸有限公司 江德烈向我们讲述,他们公司在大同镇流转土地近1万亩,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用三到五年时间建成5000亩核桃园,5000亩油茶油桐,每年解决当地劳动就业500多人,有许多农户搬进新社区,把土地流转给我们,既挣了土地租金,又到公司干活挣工资,比他原来自己种地收入高得多。 如果说,低山适宜发展油桐和油茶,那么地处汉滨北部山区的大河镇大兴村就更加适宜种植核桃产业,该村在大兴轩平合作社的带动下,核桃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使昔日低收入农户,变为职业农民,产业工人。大河镇轩平多经合作社陈功如是说:“ 我们合作社前期投资800万元,目前已流转土地7000余亩, 如何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当地被流转土地的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我们合作社采取了当就地务工机会,他们不出家门,在我们合作社一年也能挣1.5-2万元左右,这样,我们产业发展了,农户也致富了。” 各镇办依托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扎实推进,是此次林果建园走访调查的最大感受。地处瀛湖辖区的双龙镇,就是最好的写照,该镇依托大瀛湖得天独厚气候条件,发展无性系优质密植茶叶示范基地800亩,不但有效得解决了社区中避灾搬迁农户的就业问题,还让农户们找到了致富新路子。双龙镇新华社区村民彭德喜面对我们的镜头和我们聊起了家常,他说他去年把六亩土地租给新华社区茶叶合作社,每年租金每亩是300,一共1800,从开始务工,开带除草我一年收入3600,通过这个解决了我的经济来源,比我以前种庄稼划算多了。 据了解,仅2010年、2011年两年共建成各类经济林果园29.81万亩,2012年新建15.21万亩,三年共新建林果园45.02万亩,共栽植苗木9504万株。加上全区原有经济林果园59.6万亩,全区经济林果园面积达到104.62万亩,实现了“百万亩经济林果园”建设目标,全区有70%以上的村实现了人均1亩经济林,有30个村达到人均2亩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