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要闻动态> 简讯快报> 正文内容

心系群众 服务群众——汉滨区大同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纪实

时间:2013-09-12 00:00  作者:陈 斌 钱 广 刘 潇源自:大同镇

心系群众   服务群众

——汉滨区大同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纪实

汉滨区大同镇便民服务中心成立于2011年5月,现有惠农政策、民政救助、信访服务、社会维稳、计生服务、移民安置、产业发展、党政信息等8个服务窗口,村级便民服务站50个,便民服务点322个,中心户长1050名,专门负责群众信访、政策咨询、代办手续等事宜。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镇共接待群众2万余人次,办理群众事务9826件次,调解矛盾500余件,办结率100%,受到群众高度赞扬。

转变职能为服务

    古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面对新形势下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群众日常服务大量增多,如何将昔日“官府衙门”,打造成便民、高效、廉洁的“阳光政务超市”,是政府转变的根本。为此,大同镇投入20万元对镇便民服务中心进行改建,并于10月投入使用。新建的服务大厅划分八个区域,把党政、计生、社会事务、司法、信访等8个站所办融为一体集中办公,实行“窗口式”服务和AB岗位工作制,推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全天候为群众办理建房、低保、生育等事项。开展了法律、科学技术、政策咨询、致富信息等咨询服务内容,全面推行“三办理”、“四登记”、“五零服务”,即一般事项直接办理,特殊事项承诺办理,重大事项联合办理;预约电话登记,上门服务登记,代办结果登记,办结签收登记;态度零冲突,受理零推诿,流程零阻碍,办理零堆积,办结零投诉,使群众要办的事都能快捷办理。同时,该镇还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考核奖惩和绩效考评机制,出台科学量化、操作性强的绩效考评办法,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目标考核,真正做到让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推进服务全覆盖

    群众只要动动嘴,干部上门来跑腿,大事小事不出村,便民服务真方便。这是大同镇三中村四组中心户长陈甫荣总结的一段颜子。2012年5月陈甫荣在镇村干部的层层海选中脱颖而出,正式被镇上聘请成为一名中心户长,在他任职期间,大事做了很多,小事不计其数,用他的话说“我虽然不拿一分钱,但大家都很相信咱,知道我是为了大家好,大家有啥困难喜欢愿意和我说”。现在“有啥事、找户长”已成为了当地口头禅。2012年3月,该镇按照“区有部、镇有中心、村有站、组有点”的四级网络平台要求,下大力气,大胆创新,将50个行政村全部建成便民服务站,并且在全区率先推行以组为单位,在各组15至20名户群众划为一个片,推行“六员一体”的中心户长模式,把中心户长当成群众的政策宣传员、社会治安的维稳员、计划生育信息员、干部作风监督员以及便民服务代办员、民主议事员。确保群众能够看的见、喊的应、管得住。目前,全镇50个便民服务站、322个服务点,1050名中心户长,已全部建成运行。全镇形成了镇有中心、村有站、组有点、点有户长的便民服务网络,与区形成了五级联动服务的格局。

 规范运行长效制

“办事不用东奔西跑了,所有的事都可以在一个地方办成。”大同大坡村村民李成军、张娟娟夫妇在便民服务中心拿到自己办理的准生证时高兴地说,“过去办事跑了这里跑那里,还要担心办事的人这个在那个又不在。现在好了,进一个门、找一个人就能把事办成。”今年3月该镇根据各村布局,把50个便民服务站划分成优秀、标准、规范三个档次,实行分类管理,按照“八个一、一集中”(一个固定集中办公场所、一块便民服务牌、一套便民服务管理办法、一张便民服务连心卡、一套便民服务设备、一本便民服务台账、一个便民服务信箱、一个公示栏和集中办公)进行建设。对服务范围内的事项实行办理事项、办理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五公开”,让老百姓明明白白办事。同时,该镇完善领导带班接访、周二下村集中办公、中心户长等各项制度,并为每位干部统一印发《便民手册》及《工作日志》,公开领导干部信息栏,开通作风监督联系电话,群众只要拨打上面的电话,镇村干部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解决和处理。截至目前,该镇向群众发放《便民服务手册》1万余本,发放《涉农惠民政策明白卡》2万余张,帮扶年老体弱、腿脚不便、外出务工群众1000余人。

 

流动服务富群众

    家住高楼村村民田福峰是个养猪大户,最近他如坐针毡、寝食不安,眼瞅下崽的母猪出现感冒死亡。坐立不安的他抱着试试的态度找上了村级便民服务站,希望帮他出出主意。在村服务站的帮助下,很快镇畜牧站工作人员就免费给他提供药物,教他治疗,传授技能,并亲自为他送去了母猪死亡保险金1000元。老田接过钱后高兴的说:“现在共产党就是好,过去,镇干部下主要就是催税收钱,我们一见就烦,现在干部下村是为群众办实事,排忧解难,我们是笑脸相迎!”。为及时掌握民情,打造精细化服务,给群众带来富裕生活,该镇党委、政府把群众的工作放在第一位,采取“号脉”的形式,号出群众困难、难题,通过“一问一表”的方式,跟踪反馈问题情况,解决一件事就让群众签字消号一件事,确保群众办事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