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要闻动态> 头条新闻> 正文内容

五里镇推动工业集中区建设发展纪实

时间:2015-08-21 11:17  作者:源自:汉滨网

五年前,五里工业集中区年总产值不足7亿元;三年前,年总产值超过35亿元,实现了三年翻两番;2014年,年总产值达到80亿元,并在全省100余个县域工业园区中,以增速排名第一的成绩,一举摘得“全省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先进单位”桂冠。

五里工业集中区快速发展的背后,秘诀何在?

工业集中区所在地的五里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所抽调干部几年来为集中区建设发展所谱写的和鸣曲终于奏出了华美的乐章。

自2011年汉滨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一抓三建一统揽”工作思路之后,处于月河川道的五里镇在尽飨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的同时,也无可推卸地被赋予了另一项使命:为工业集中区的发展建设做排头兵负责征地拆迁和信访协调及后续服务工作。工业要发展,不发展就无法帮助群众彻底甩掉“穷帽子”;民生要保障,不保障就要影响社会和谐。如何妥善协调解决好园区建设所涉及区域的工业发展需要和民生保障问题成了五里镇党委班子在处理好其他日常事务之外,殚精竭虑考虑的一个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阵痛”和“矛盾”是任何一个政府都回避不了的,一定要想方设法奏好“和鸣曲”,是五里镇领导班子内心坚定的信念。 

 

试“音符”——勇闯“深水区”

 

自被市、区确定为“工业强镇”以来,五里镇党委、政府就很快在如何紧紧围绕总体建设目标,培植骨干企业、培植壮大主导产业及加快园区、重点项目、集镇建设,全力加快工业强镇建设步伐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五里工业园区的建成后的强大辐射作用无疑会对五里工业强镇梦的实现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工业用地奇缺的汉滨,以征迁的方式来集中改变农户分散土地的用途,无疑是打开期待已久的那扇门的唯一一把钥匙。但对人均土地本就严重不足的月河川道而言,土地的征迁更无疑是政府工作的一个“深水区”,该如何推动农民转变依地而存的传统理念,放眼长远目标?如何说服农民摒弃小农经济的陈旧思想而接轨市场经济?如何打破陕南传统封闭的地域经济模式而走向开放的多元化?如何解决土地的条块分割而让征迁工作顺利开展最终使引进的外资顺利落地投产而提振汉滨经济?前所未有的“挑战”让五里镇党政班子不得不在不断地摸索中奋力前行。

2011年初,五里镇这个工业集中区建设的排头兵在艰难的探索中一步“闯”入了“深水区”。随着任务的初步夯实,一大批从涉及征地项目村“走出来”的干部被集中抽调并很快派向了第一线。工作从宣传开始,而宣传往往从“自己人”开始。中国农民对自己辈辈所依赖生存土地的眷念程度之深,观念之固执,让人始料未及:

“农民都没了土地还叫农民?!”

“你狗日的勾结外人来夺占自己老子的土地,我废了你!”

“你娃子倒是有‘铁饭碗’,我把土地一卖,到时候一家老少你养活?!”

这一步迈的之艰难,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虽然政府的宣传已足够深入,但土地的征迁工作之所以历来被视为“深水区”,就在于它涉及了社会的太多层面,牵涉了太多的情绪,夹杂着太多的利益和博弈。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家庭依存感无一不牵扯着被征地农民的神经。然而,工作再难也得做下去……

这点,近两年参与工业园区征迁工作五里镇党政办主任王进感触良多。“为这事,你看,我的人都跑变形了”,已从“小白脸”跑成了“非洲人”的王进不无调侃地说:“我遇到的还都是些小事,周波还被他舅妈拿洋铲追了几条街,这不,现在连门都轻易不敢登了…... ”

尽管艰难,工作还是在不断地推进着。

“常年在外打拼的人的工作要好做些”,另一支征迁组的张庭荣说:“毕竟在外面见过大世面,知道在我们安康土地面积狭窄,要单靠传统农业富起来比登天都难,而现在西康高速通了,火车还修了复线,南方又因劳动成本上升,企业纷纷北迁,再错过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何况除了应有的征地补偿外,企业还给与了很多优惠条件。”

 

调“音符”——消弭不谐音

 

征地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外部投资环境的保障成了新的“聚焦点”。实际工作中,失地农民呈现出的诉求多样化、行事情绪化、问题反复化等现象日益凸显:部分群众的诉求过高让企业难以满足;部分群众将历史“遗留问题”捆绑解决让企业难以招架;部分村组干部承揽工程时借机漫天要价,并在协调不果时煽动阻工、阻路。面对这些,五里镇领导班子在充分调研后很快达成了“立足公平公正,正视合理诉求,全力协调保障,打击无理刁难”的共识,抽调的由纪委牵头组成的工作组先后几十次入驻问题村组,并且一待就是个把星期。

现任镇党委书记王功荣回忆起当初时仍感慨万千:“那段时间真是焦头烂额,没有上下班之分、没有周末,更别谈假期,手机永远是24小时待机——我就是一‘救火’队长,哪里‘失火’,就赶到哪里,没办法啊,小问题不解决就会酿成大事件,旧问题不处理就会引发新纠纷——工厂建设进度要保障,保障不好除影响工期造成损失外还要问责;农民利益要保障,保障不好就会引发上访甚至群访,除造成社会不稳定外,还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后续投资信心。

除强力对个案进行立案查处,对查实的违纪镇村干部进行严厉追责,并配合公安部门对强揽工程、恶意阻工的相关人员进行严厉打击外。五里镇同时还苦练“内功”: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保障征迁工作的公开透明,坚持和完善了周碰头、旬分析、月调度工作机制,随时对涌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研判,保证“老问题不出新情况,旧矛盾不起新纠纷”。并严格要求干部盯住每一月、干好每一周,抓紧每一天,盯住每一个项目,抓死每一个环节,解决每一个问题。坚持督促落实和检查相结合,严格落实包抓责任,实行点对点、面对面包抓,按照既定目标任务实行周完成情况督查通报制度,形成人人有担子,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你追我赶的抓落实氛围。还对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重点目标,制定落实时间表,实施跟踪督查。

据不完全统计,几年间,五里镇共处理涉及工业集中区的信访案件583起,其中突发事件42起,调节化解相关纠纷700余起,处理违纪镇村干部7人次,各种调查卷宗堆得有一人高。正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工作落实,最终保障了工业集中区建设的较快进展。

 

定“音符”——谱写华彩章

 

挑战的同时也意味着机遇。在入园企业陆续建成投产盈利,并渐露“井喷”之势时,如何有效利用工业园区巨大的经济拉动作用,在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的同时为园区经济的工业发展做好原材料供给和生产、生活服务,如何在开展技能培训为园区提供优质产业工人的同时力促企民、园镇实现互惠双赢,是摆在五里镇党委班子面前的又一命题。目前,五里镇借“副中心镇”建设已先行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硬件建设全面开花:集镇污水处理厂主管网铺设一期、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铺设、老街区改造一期、中心文体广场和中心幼儿园等工程相继完工进入收尾阶段;以打造“万人和谐社区”为契机建设的大型精品社区福境铭座和西桥安置点一期工程已完工,滨月花苑和朝阳社区相继开工建设。

“菜篮子”、“粮袋子”日渐丰盈:刘营、张营两个1000亩设施蔬菜基地的年产量已达1820吨;大小共20个饲养场的生猪存栏量已达180000头,年出栏量更将达87250头计8000余吨。由于广泛采取土地流转、技术培训、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等措施,据不完全统计,全镇粮油总产量也将达到创记录的2.4万吨。

另外,鲤鱼山等地投资培育的农业示范园项目,更将长久地推动动设施蔬菜、畜牧、核桃、油茶等主导产业的良好持续发展。

工业集中区赖以发展、腾飞的后勤保障已初步成型!

完全可以预见,工业园区管企业生产销售、集镇管员工消费生活;集镇提供初级农产品,工业园区完成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集镇提供优质人力资源保障,工业园区提供岗位促进农民增收的互惠格局已全面形成。

在今年初所制定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单上,“入园企业达到100户、实现产值1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的音符,正激励着五里辖区几万名干部群众奋勇争先……引领汉滨发展的主引擎这篇宏伟乐章中一直跳跃着一支五里人自己谱写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