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汉滨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注重培育市场主体、主导产业、产业链条、新型职业农民,给力精准扶贫,跑出脱贫攻坚“加速度”。
培育规模市场主体强辐射。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把市场主体作为产业脱贫的有效载体,充分利用集体优势资源招商引资,鼓励能人大户创立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X”,不断创新带动模式。通过培育“龙头企业+贫困户”“社区工厂+贫困户”“园区+贫困户”“景区+贫困户”“电商+贫困户”等模式,以规模市场主体辐射带动区域性群众脱贫。目前全区已培育76个龙头企业、13各社区工厂、85个现代农业园区、17个景区、1034个合作社共辐射带动2.76万户贫困群众。
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树优势。围绕汉滨茶叶、烟草、林果、养殖等特色产业,按照一村一品发展要求,发展1-2项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主导产业。各党支部从项目落地、贴息贷款、政策扶持,协调合作关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对企业进行扶持激励。通过扶持阳晨牧业、京康现代农业公司等10家试点龙头企业,发展特色茶业、生猪养殖等。截止一季度末,1986户5000余贫困群众获得产业受益分红,实现股权投资分红350万元。
培育完善产业链补短板。对全区的个体户、养殖户、种植户等小经济实体,从资金、技术、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扶持,帮助其发展壮大。截止一季度末,整合财政涉农资金6.08亿元,落实区本级专项扶贫配套资金2090万元、小额信贷扶贫风险补偿金2000万元;先后举办3期培训班,对100名贫困村大学生村官、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拟从事电商的贫困户子女等致富带头人进行了电商创业免费培训,150个贫困村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启动实施。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内能。紧紧依托汉滨区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学校,以合作社为载体、以示范园区为基地,采取校社合作、实地培训、专家帮扶、大户带动等方式,加强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等群体的培养力度,围绕重点群体打造产业优势,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激发发展内动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目前,累计举办培训班15期,免费培训农民1000余人,培育中级职业农民52人、初级职业农民64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