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要闻动态> 部门信息> 正文内容

残疾汉子的脱贫路

时间:2017-09-08 10:46  作者:梁杰 刘守斌源自:区委组织部

“老何,这是你新买的三轮车?”

“是啊,多亏你们工作队帮忙,贷款一办下来就先去买了个车子,以后买饲料、卖鸡全靠它了。”身材瘦弱的老何正躬着身擦拭这辆崭新的三轮摩托车。

老何名叫何连朝,家住汉滨区县河镇白垭村八组,是个“特殊”的贫困户家庭。生活的磨难让这个40岁的中年汉子明显苍老了很多,早些年他在矿上打工出了事故,落下了终身残疾。当时由于老板失联,医药费无人支付,病未痊愈就出了院,最后导致成为二级残疾,尿失禁,丧失了劳动能力,妻子离婚出走,留下他和8岁的孩子相依为命。

回乡后,老何的生活举步维艰,在脱贫攻坚工作入户摸底过程中,帮扶干部了解到他留有术后后遗症、法院判决未执行、孩子上学无人看管等一系列问题,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启动法律援助异地协调促使法院判决分期执行得到落实,动员其亲戚帮忙照顾孩子上学;依据政策为其办理了五保,为孩子办理了低保。

“我得发展产业,不能坐吃五保低保,给政府添麻烦!”慢慢理顺生活头绪的老何再次找到驻村工作队。按理说,老何属于脱贫攻坚“兜底”对象,有政策支持。但他却不甘落后,向镇村提出要搞养殖。

工作队帮扶干部迅速把这一情况与当地信用社进行了沟通,通过现场实地考察论证,认定其具备养殖条件,立即办理发放了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

拿到贷款,老何的养鸡项目迅速上马了。搞养殖没有技术不行,生产出来产品没有销路不行。老保又跟进钻研养殖技术,自己学会了孵化小鸡,建立微信平台,实行网上销售。他的养鸡场规模也发展到年销售肉鸡2000只,鸡蛋15000余枚,存栏500只,肉鸡、鸡蛋市场供不应求。

今年7月,他被表彰为县河镇白垭村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村上推选他为村残疾专委。“下一步准备成立专业合作社,我们这儿贫困户多,想和大家一块儿发展。”谈起今后的打算,老何显得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