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能产生智慧,爱与智慧能改变人生。生命中某一天我丢失了快乐,我会反省自己是否吝啬了爱心。
参加工作第三个年头,我被调到这所学校。笔直挺拔的旗杆直立在宽阔的操场上,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与布局协调的校园建筑相映衬。连绵的山丘下是娓娓的汉水,青山碧水中的校园分外美丽。我很喜欢这里,我的爱心会给这片教育园林添加肥力,会让已经郁闷葱葱的园林更加茂密。
那天早晨,59岁的郭金成老师带走到二年级教师。郭老师对我这个新成员非常关照,细致的介绍了班级情况以及应当注意的事项。走进教室,从孩子们的眼神能看出他们期盼我已久。尽管郭老师还在滔滔不绝的说着,我的目光被教室第一排的那对“同桌”吸引住了。那孩子身材极小,看似有些紧张,表情很不自然,不时的抬头看看我,两眼到时炯炯有神,脑袋异常的大。和他同桌的是一位30岁左右的妇女,一副淡定从容的样子。还没来得及过多想象这两个“学生”,郭老师便走过来说:“这个孩子叫李明波,患有脑积水,这是他的妈妈,每天都会有人来随身照顾他,有时候他婆来,他是这个班学习最好的。”郭老师面带慈祥的笑容看了看他,那孩子又高兴又害羞地望着妈妈笑了笑。
郭老师走后,我向学生们介绍了自己。随后便开始了解这个班级及个人情况。该李明波时,他急忙的跪在板凳上(表明自己站起来了),说:“我叫李明波,我七岁”。声音特别宏亮,这一刻又显得很自信的样子。当我看看他想寻问妈妈他的病情时,他迅速的揭起自己的T恤衫,几乎漏出多半个上身,其他同学异口同声的说:“他的身上插着一个管子,从头到胸前。”确实从额头经过脖子一直到胸前有一条清晰可见的管痕。我慢慢地帮他盖好衣服,我说:你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很喜欢你。他顿时又看着妈妈笑了笑,显得很幸福。
下课后,我立即拿出手机在《百度百科》中搜索“脑积水”,显示:“颅内脑积液容量增加,常伴随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常用治疗方法有脑室-腹腔分流术”。这似乎是很严重的病症。
从那以后,我的每一节课堂里除学生外还有李明波的家人,上课时帮助他取书本、拿文具,下课后全力照顾他不被挨着碰着,不愿他受一丝伤害。开学近两个月来,一直如此,无论天晴下雨,无论秋收时节农活繁忙。
确如郭老师所说,他学习非常认真、刻苦。在课堂上比其他同学更愿意参与、表现。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为了让学生具体感知1米的长度,活动题目要求:“让老师帮你测测1米在你身体的那个部位?”测量后的同学们各执所词:“1米在我的胸前,1米在我的肩膀,1米在我的下巴,1米在我的鼻子……”他很费力的下了板凳跑过来,站在我手中竖立着的米尺下,一些同学见他比米尺矮很多便哈哈大笑,我立刻用眼神制止住他们的嘲笑声。我蹲下来对他说:你填1米在你的头顶。他随即问我,说:“我一米高?”我不知所措的恩了一声。其实他的身高不足80cm。后来的几节数学课上,一提起1米有多长时,就有同学说到李明波的身高。对此我感觉到很困惑。
那天我写了很多关于这件事的反思。
编写教材的专家们可能没有考虑到那些发育不正常的孩子们,他们也用这本书啊。短短的1米高对他们来说是莫大的奢求,关键是在他的身上找不到1米的位置!我过多的还是自责,我没有在教学设计中预设到这个环节的处理。我们怎能再度创伤他那幼小而脆弱的心灵,特别是他们心中最敬仰最伟大的老师。反思中的我犹如进入了浩瀚的书海,我翻阅了深藏在自己心中的秘籍。是啊!我们的教育事业应当更加精细、谨慎,我们的教育艺术可以这么尽善尽美。
李明波的家庭是极为普通的农村家庭。家人除了对他细致的照料,还要承担很大一笔医疗费用。他们不顾艰难困苦,只是竭尽全力的把爱给予。他们可能没有过多想象这个孩子在未来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幸福还是累赘?爱可以是无私的,只有那些曾经无私付出的人才会感触。
在我们农村学校,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与呵护,需要我们做老师的更多关爱。我认为这种关爱并不难,或许是课堂中的一次表扬,或许是课间活动时的一个微笑,或许是范错误时的亲切教诲,或许是天气变化时的一声问候,或许是把自己威严的态度变得平和……
相信爱能温暖孩子的心房,温暖能让他们在阳光下绽放光彩。想想我自己,时时刻刻有家人的惦念,朋友的鼓励,同事的帮助……你们把爱传递给我,我又把爱传递给孩子们。这个冬天,会冷吗?(通讯员 吴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