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阳光明媚。我们班的学生一下课就来到我的办公室,提醒我今天该借书了(因为我们这里老师少,人手紧,借书任务就划拨给了每位语文老师)。
还是像往常一样,我找了两位大点儿的学生把30本书抱进了教室。同学们静静地等在那里,准备接受老师的点名。42名同学中哪30名会是幸运儿呢?同学们都很期待。
我来到教室后,看到42双眼睛都充满期待,该如何是好?如果只发给30位表现好的学生,对剩下的12位学生必定会带来伤害,因为这段时间他们每个人都对课外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问题还真有点儿棘手。犹豫徘徊中,我灵机一动,一个“高招儿”涌上心头。
“这些书到底应该怎么发呢?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我说。“老师,我认为应该先借给一次书都没借到的同学。”一个平常经常拖拉作业的同学说。可他的话音刚落,就遭到全班大部分人的反对,教室里顿时就炸开了锅。
“还有什么好办法吗?”我又问。一位平时学习较优秀的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应该先借给成绩好的学生,要不然好学生就变差了。”他的说法得到了大部分同学的认可,同学们一致鼓掌。与此同时,我用余光发现,班内几个差生的情绪较低落,低着头一言不发。于是,我提高嗓门又问:“谁还有更好的办法?”
片刻沉默……
忽然, 我班一位小男孩举手了,看着他沉着冷静的表情,应该有个好办法吧!我暗想。我用手势请他站起来回答。他说:“老师,可以让住得近的几位同学合看一本。”我看看同学们,没有一个人反对,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都在思考。“这个办法可以吗?”“可以!”同学们齐声回答。
看看年幼的他们,我不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从这件事中,我反思:在平时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解决问题,相信学生,他们会给你带来惊喜。教学活动中,总是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这个时候,老师和学生可以一起来解决,这不仅体现了师生的平等关系,更让我们明白,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的多种功能。教学中切忌用权威来解决一切,因为每一张稚嫩的面孔后面都藏着一颗聪明的脑袋。(大竹园镇关联小学 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