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吉河九年制学校掀起一股运动锻炼热潮,部分教师自发组织早起从电厂走着去学校,既锻炼了身体又呼吸了早晨新鲜的空气,一举两得。我看在眼里,羡慕在心里。虽说这里属于城郊,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可是自己却一直下不了狠心学着他们的样子锻炼锻炼。
清明放假三天,终于决心晚饭后去香溪洞散步,快走到停车场时,老远就听到了秧歌曲。近了,发现仅有一位年迈的老人在挥舞着手中的红绸子,旁边虽然站着一群老老小小,却全是看客。好奇心作怪,我也不由得驻足观望起来。边看边琢磨:这老人自己怎么能跳得这么起劲呢?
瞧他神采飞扬的样子,那慈祥的面容刻满岁月的沧桑,而幸福的光芒一直在脸上闪烁。他的十字步无疑是欢快的,富有弹性的,但舞姿着实不敢恭维,节奏也不很合拍。可是他根本不在乎,他敢跳,而且看上去大有带动观众与他人共舞的雄心。
果然,老人的热情逐渐感染了周围的人们,好多人开始跃跃欲试,老人趁机把早已准备好的绸带发给大家,并且给几个调皮的小孩子排起了队型。很快,一支小型秧歌队成立了。小小的停车场刹那间变成欢乐的海洋。
从心底里佩服这位老人。自信,乐观,耐心,热情,终于达成愿望。不由联想起平日的课堂教学。课堂之上,教师与学生不也是互相感染,互相带动吗?特别是老师,是不是更应该具备这种超强的感染调动能力?有时候,孩子们会跟自己步伐一致,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可也有很多时候,孩子会启而不发,久久进入不了状态。这时,老师一定不能轻易沮丧,不能轻言放弃,就像这位老人,用始终不变的热情来打动周围的观众一样,用我们的积极情绪来感染学生,相信学生也一定会在你的调动下渐入佳境。
感谢跳舞的老人,感谢他带给我的教学感悟。(通讯员 张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