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他们本不是坏孩子

时间:2012-05-04 08:56  作者:源自: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这种自省我把它看做是通向完美人格修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学校来说,德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道德反省,培养他们的道德自律能力。
  然而我们面临的这些农村孩子,大多是与祖辈、父母共同生活的直系家庭,甚至还是留守儿童,祖辈给予了太多的溺爱,这本已不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更何况,在消极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学校德育出现了"5+2=0"的怪圈,学生在学校受到了五天的正向影响,而在周末受到了来自社会的负面影响,这就在结果上抵消了、抹杀了学校的德育效果;电视、书刊上的暴力、色情内容更是对学生产生了越来越深刻地负面影响。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不守规矩的行为经常干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学生长此以往,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作为我们教师,想要正确引导,就要知其然而更要知其所以然。
  初中生重感情,易激动,在待人接物上常常表现为自以为是,凡事以感情为准绳,根本没办法去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我班上学生杨某,是班上的头儿,极重义气,无论班上谁犯了错他都"挺身而出",自己还认为这就是勇敢,天不怕地不怕,简直就是"凡祸必闯"。
  而那些和父母、祖辈一起生活的学生,在家多是娇生惯养,加上大多数农村的家长文化程度不高,爱庇护孩子。他们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懂事",持一种"任其发展"、"养而不教" 或是"重养轻教"的态度,这些学生脾气大,易冲动,稍有不如意就大发雷霆,火冒三丈。学生王某,他本身学习成绩还不错,却是自幼丧母,父亲忙于生意,在家无人教导,所以他是一点"逆言"也听不得,有一次作文课,我请同学发表对他作文的看法时,他竟哭着跑出了教室。
  其实,学生违反校纪校规这是件再平凡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只能称之为"学生的过错行为",而我们有的老师却认为这些经常犯错的学生就是品德不良,就是无药可救了,这却是有些言过其实了。中学生由于道德观念不强,社会经验不足,认知水品较低,在不良需要、好奇心、好动、模仿等心理因素的驱使下,可能偶然采取了错误的行为方式而导致了过错行为,这与道德品质低下可是大相径庭。他们未定型,可塑性大,这也就是说他们具有易变性,即使是一些正在改正错误的学生一遇到不良诱因,也极容易故态萌发,甚至过错行为会发展恶化,成为不良品德行为。
  因此,我们教师就要及早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要以正面教育和疏导为主,要有诚心、细心和耐心。
  犯错的学生都有一道心理防线,对别人存有戒心,有敌意,他们心虚、敏感。假若老师一发现他犯错就大肆批评,往往只会适得其反。陶行知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只要老师关心、爱护、信任他,使之深受感动,那道心理防线就一定能够消除。
  有的学生流氓习气重,有恃无恐,那我们就要好好分析,区别对待。如果他怕集体,那我们就用集体的力量来矫正他的行为;如果学生自尊心强,我们可以先容忍一下,事后再做个别谈心;而对于有的学生则需要给与冷淡,不予理睬,让他自己先做思想斗争,老师再适时给与教育;有的需要迂回,有的需要正面引导……
  总之,他们本不是坏孩子,假如我们将他们看做是坏孩子,对他们"关、卡、压,"那他们只会离我们的期望越来越远,他们就会像是遭受了病虫害的花朵。只要我们用真心热爱他们,并精心的调理、修补,他们仍然可以在爱的阳光下放射出绚丽夺目的光彩!(沙坝九年制学校  贺兴厚  张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