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南门小学三多三巧力求大家访实效

时间:2012-05-23 14:41  作者:源自:

  自全区教育系统"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开展以来,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南门小学全体教师精心准备,分批分次,进村入户,以六类特殊家庭学生为重点,按照六项任务要求,深入学生家庭,与学生家长促膝交谈,相互交流讨论,认真组织"回头看",扎实做好跟踪调查。随后,召开了大家访活动阶段性总结大会。会上,各位教师对大家访活动的意义、主题、大家访的对象、内容、要求等进行了交流讨论,特别是对大家访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总结出了"三多三巧"的家访方法,即:多报喜,巧报忧,多倾听,巧建议,多鼓励,巧宣传。现对上述家访方法予以梳理总结,在此交流,相互共勉。
  一、多报喜,巧报忧。由于每个家长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差别,家长对学生教育重视程度若轻若重,教育方法参差不齐,教育效果良莠参半。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孩子表现出"溺爱综合症";有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家长对孩子只管生活,不管学习,更不管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些家长对孩子教育简单粗暴,经常拳脚相加,力行"棍棒教育","武力"管理……
  然而,不管孩子学习有多困难,平时有多调皮,身上有多少不良习惯,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认为他的孩子经过引导、教育会有所转变,可以做的更好,是可造之才。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所以,大家访时,只有"忧"不行,"忧"报的时机不好也不行,报"忧"的方式方法不对更不行,还要报点"喜",来点称赞。实践中,广大教师一致认为,对于六类特殊学生,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从闪光点入手,先肯定学生,改变家长的"告状"心理,不让学生难堪,树立起学生和家长的信心,同时巧妙的说出学生存在的问题,需要努力的方向,真诚的与家长交流,真心的与家长沟通,在交流中探讨出教育孩子的方法,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多倾听,巧建议。倾听,是一种平等而开放的交流。倾听不仅可以营造平等的谈话气氛,也便于我们从中捕捉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家访。家访有时多说不如少说,甚至做个听众也不错。大家一致认为,说得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喋喋不休,一通数落的做法不可取。如此做法,自己的情绪发泄完了,自己累了,家长的耳朵也塞满了。这样的谈话,其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教师一旦来到学生的家里,就应该立即转变角色,不要把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威严带到学生家里来。要冷静的倾听孩子、家长的心声,把孩子和家长当朋友一样用心去听,用心去悟,再用心去说。同时,还要根据家长的文化程度,教育孩子的实际水平等情况审时度势,巧言辅导,巧妙建议,让家长真正从自己的心里感到,确实某方面家长做得不够好,还需要改进,尚需努力。要用真诚温暖家长的心,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改变家长的错误做法,在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之间架起信任之桥,心灵之桥。
  三、多鼓励,巧宣传。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家访中,广大教师认为,应该多一点鼓励,少一点责备;多一点针对性,少一点随意性;多一点指导,少一点宣教。在鼓励、指导、交流中,宣传介绍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生理及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知识,指导家长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宣传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模式及教育政策等,以达到了解情况、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教育学生、宣传政策的家访目的。(南门小学   罗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