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以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安康市汉滨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纪实

时间:2013-06-24 10:59  作者:源自:
    “思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地处陕南秦巴腹地、汉水之滨的安康市汉滨区,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区,也是一个拥有101万人口,484所学校(教学点),16.3万名中小学生的人口大区、教育大区。贫困大区如何办强教育,近年来,该区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引领全区学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高起点、高质量的提升了办学品位,谱写了求思求变、跨越发展的汉滨教育新篇章。

文化领航   实施内涵发展

近几年来,汉滨区强力推进“双高双普”和实施“316工程”,使全区整体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大为提升。但由于底子薄、不均衡,该区教育“大而不强”的现状仍未彻底改变。如何办强教育,汉滨区纵向看、横向比,经过广泛调研和试点论证,毅然确立以文化植根校园,发展有内涵的教育。

为形成共识,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区教体局积极推动用文化领航,发展有内涵的教育。他们要求各校校长结合自身办学实际,就如何更新办学理念、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走特色发展之路,同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深层次的研讨。通过研讨,大家逐渐统一了认识,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共性和个性有机结合,着力突出特色和针对性。该区教体局因势利导,采取“行政推动、专业引领、顶层设计、以点带面”的工作模式,在全区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自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以来,该区有988名学生在省市区各类活动中获奖,815名教师受到表彰。教师静心思考,聚精会神地深层次探索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识显著加强。去年,该区高考上线人数再创新高,赢得了群众的好评。最为重要的是,全区广大师生的精神面貌悄然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工作学习,不经意间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消极变为积极,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行政推动 凝聚上下合力

方向既定,动力推进是关键。2012年初,汉滨区委、区政府办和区教体局先后分别下发了《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汉滨区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汉滨区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评估细则》,提出用三年的时间建成100所区级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

围绕目标任务,区政府分管领导和区教体局领导组织重点校校长去西安大明宫小学和灞桥区五环中学、东城一小学习参观,开阔视野。他们还多次深入镇办、学校进行现场检查指导,召开座谈会,明确深化校园文化思路。去年,该区的校园文化建设掀起了高潮,成功地打造出了汉滨高中、张滩高中、培新小学、劳动小学等4所区级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为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去年九月,汉滨区委、区政府在张滩高中召开了全区校园文化现场会,省政府副总督学席建中到会,对该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做法及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

为把校园文化建设引向纵深发展,去年底至今,该区又分别在城区南门小学、川道民主学校、五里高中召开了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会,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今年年初,该区又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之一,印发了《2013年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要点》《汉滨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和《汉滨区校园文化示范校评估验收细则》。这些配套文件明确要求各校要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工作的全过程,要做到方案、制度、人员、经费、考核的“五落实”。

在资金扶持方面,该区今年从教育附加费中列支100万元资金,采取“以奖代投”方式,对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给予支持。同时,他们还通过“学校自筹、项目资金统筹、区财政拨付、社会捐赠”路子,积极筹集校园文化建设资金。

顶层设计 引领正确方向

墨守成规造就平谈无奇,大胆创新方可出奇制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汉滨区在延续自然积淀到传承深化壮大的传统模式上,更多地强调和发挥了“顶层设计”和“专业引领”作用。

在抓校园文化建设中,该区对各校的文化理论体系和建设方案逐校进行可行性论证,指导学校开展环境物化、精神内化、活动外化等深层次的提升打造。通过顶层设计,帮助学校凝练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并从精神层面提炼出切合学校实际的“一训三风”,设计出具有内涵的校徽、校歌。通过“顶层设计”和“专业引领”,该区成功的培育出了劳动小学凸现地方文化的汉剧文化、汉滨高中彰显儒家文化、张滩中学弘扬传统文化兼地域文化、果园小学打造礼乐文化、培新小学汉水文化为元素的校园文化特色校。

在顶层设计上,该区把发挥校园文化辐射社会的功能,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加以规划和指导实施。在城镇、川道、山区,凡有条件的学校,都要求利用校外围墙,图文并茂地展示道德、修养、励志方面的成语故事,达到既潜移默化师生,又影响和教育一方群众的目的。同时,该区各校还充分利用节假日,通过家长开放日或组织文化、艺术、体育节,以及走出校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与当地群众共享校园文化建设成果。

以点带面 整体有序推进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4所首批建成的区级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得到教育厅、文化厅、省教育督导团领导以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好评。2012年,全市在劳动小学召开了汉调二黄进校园现场会,同时对劳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给予了高度赞扬。这些学校的成功试点,又推动和引领了五里高中、江南小学、河东九年制学校、大竹园初中、民主九年制学校等20余所文化特色学校的形成。

该区从成功中汲取经验,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通过巡回检查和分层次、面对面的指导,先后帮助65所学校修改审定方案、凝练理念、选取主题,促使校园文化建设由点到面、深入开展。

在“以点带面”模式下,他们或是将培养方向和历史传承相结合,或将地域文化和校园精神相结合,在学校的文化建设探索中精琢细雕,在山区、川道、城镇各具特色地先后建成了一批校园文化精品学校。山区学校大竹园初中弘扬儒家文化、激扬人生智慧的文化特色主题,川道学校五里高中的品鉴国学经典的文化特色主题,铁路幼儿园的礼仪文化特色主题,成为该区不同地域、不同校情,可供其它学校借鉴的又一典范。随着由点到面的有序推进,该区对三年建成100所校园文化示范学校的远景满怀信心。

四个结合 丰富工作载体

近年来,该区“真金白银”投入资金办教育。为使投入资金效益最大化,该区教体局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入手,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标准化学校建设、文明校园建设、廉政文化进校园、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不断丰富工作载体,使其相得益彰。

在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文明校园建设的过程中,该区不断加强学校硬件建设力度,为学校购置实验仪器、图书、体育器材、教育教学影像资料等,为优化育人环境提供了物质保障。与此同时,他们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的需求,重视营造育人环境。区内各校利用墙、廊、柱、坛、亭、石,把诚信感恩、励志劝学等名言格言附属其上。规模学校都建起了文化廊、文化墙、文化园等人文育人景观。其中果园小学的“名人廊”与“礼乐廊”、五里高中的“汉字发展历史廊”、张滩高中的“孔子广场”;劳动小学的“汉剧知识厅”、江南小学的书法名人栏等经典人文育人景观别具特色,令人赏心悦目。

在校园精神层面的展示上,各校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悬挂在醒目位置,凝聚激励人心。在构建校园制度文化、引导行为文化方面,该区将其与推进素质教育有机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仅去年,该区就建成标准化小学30所,标准化初中(九年制)10所,标准化幼儿园10所;创建省、市、区级“文明校园”15所。

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该区以“抓学校班子廉洁治校、勤俭办学”,“抓教师廉洁从教、服务学生”,“抓学生敬廉崇洁、志存高远”为主题的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也同步启动。工作中,他们实施分层施教,要求小学侧重于诚信、尚廉等启蒙教育;初中侧重于理想、明辨是非等传统美德教育;高中侧重于自律、法制教育;中职学校侧重职业道德教育。张滩高中、安康职专、河东九年制学校、果园小学等一批学校,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的好评,在2013年5月的全市廉政文化进校园推进会上,该区的做法得到认可和推介。

文化育人,润物无声。如今,汉滨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日趋成熟,正在成为汉滨教育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展望未来,该区还将继续发挥文化的领航、凝聚和助推作用,为“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续写辉煌。(通讯员 杨居平 汪洋 吴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