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洪山九年制学校创新发展扫描
对汉滨区洪山九年制学校来说,单林娥是一个象征。
这位今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的年轻女教师,着实让全校师生都扬眉吐气了一次。地处汉滨南山地区的这所乡村学校,实在很需要这样的阳光和底气。
从“洼地”到“高地”,洪山九年制学校走的是一条并不平坦的路,甚至遭遇过重创……令人欣慰的是,从危机到转机,其间只有一个不长的过程。
逆转从师德起步
一所位于山沟里的学校,想要出名确实不太容易,洪山九年制学校却一度成为网络热词和媒体追逐的对象。
发生于2012年底的“掌掴门”事件,尽管已经随着政府的妥善处理而告一段落,但对学校自身而言,已是“伤筋动骨”——全校士气低落,丧失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习惯。
2013年1月底,年轻的新校长李茂永临危受命。时隔近2年,他仍清楚地记得当初自己对区教体局主要领导的表态:“一年半载可能做不出特别明显的成绩,我唯一能保证的是一定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振奋大家的精神!”
说到就要做到。在逐渐了解了事件背后的原因后,李茂永和校委会迅速达成共识——加强思想引导是关键。事件的发生让很多老师都有了想改变和好好奋斗的渴求,他敏锐地抓住这一点,带领全校师生开始了逆转之旅。
学校班子成员带头做出表率:每周星期天下午6:30开校委会,有时周末还不能休息。需要加班的时候,班子成员都很主动。“班子成员很团结,很多时候都自愿吃亏。评先选优没有校委会成员的份,都让给了一线教师,大家的积极性也就充分调动起来了。”校党支部书记王葳说。
上午第四节课过后,已是中午12点。老师们戴上白帽子和大口罩,摇身一变成了炊事员。副校长杨华介绍,学校有768名学生,却只有7名食堂工作人员,根本忙不过来。所以每天中午的营养餐,都是老师给学生统一打饭。高年级的学生还能自理,低年级的孩子只能一一分发。有孩子挑食,老师还会劝着吃。等学生吃完后,老师的饭早都冷了。
当“炊事员”只是每天的一个插曲,洪山九年制学校教师的日程表总是满的。每周日晚到周五下午前一直在学校,早晨6点半起床,晚上11点休息,碰上学生有个头疼脑热或矛盾纠纷,老师就会忙前忙后。
这些变化,来源于加强引导、严格要求、建章立制的学校逆转三部曲。“抓师德师风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做汉滨区一流的农村九年制学校!”在校委会这样的信念支撑下,洪山九年制师德师风建设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2013年5月,经过校委会近半年的商讨研究,一份详实的《洪山镇九年制学校师德考评方案》正式出炉,师德成为“一票否决”的前置考核。在这个考评方案中,教职工的八种不良行为,都将被视为不合格,包括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擅自停课、空堂、旷工、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和其它商品、学期内累计旷工达到5天及以上等。
很多洪山人都记得,2013年5月30日洪山九年制学校那场精彩纷呈的“庆六一 树新风 铸师魂”文艺表演活动。校团总支书记郭洁表示,他们就是想通过一些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向外界展示学校阳光向上的新形象。事实证明,这一步走对了。这两年,学校还趁势提出了建设“四个校园”的目标,即抓好绿化亮化工程,建设“生态校园”;抓好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书香校园”;推进学生养成教育,建设“人文校园”;加强法制教育,建设“平安校园”……一个个清晰的目标,一条条科学的思路,一项项有力的举措,让洪山九年制学校迅速重新崛起。
孩子们又转学回来了
从洪山集镇向北驱车20公里,再沿着曲曲折折还未硬化的山间泥巴路步行3公里,几间瓦房坐落在山腰的一块平地上——这是洪山镇青狮村三组汪鑫的家。4个月前,汪鑫还在母亲的陪伴下,就读于恒口某学校,今年秋季他却又重新转了回来,成为数十名“返乡”学生之一。
作为汉滨南山的“门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人口资源本应成为学校蓬勃发展的优势,然而事实却是多年来学校学风不浓、教师奉献精神不足、教学质量停滞不前,学生转学成风……
但今天的洪山九年制学校,已经远远摆脱了两年前的阴影。2013年中考,学校有11人分别被安康中学、汉滨高中录取,教学成绩排名全区第17名;2014年中考有7人被汉滨高中录取,18人被江北高中录取,教学成绩排全区第12名,其中数学和政史两科进入全区前十名;连续两年接到区教体局的贺信——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字和荣誉,成为了洪山孩子们“返乡”就读的最好理由。
也是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学校出了1个市级教学能手、1名区级先进教育工作者、1个区级名师、2名区级优秀教师、4个区级教学能手、2名区级师德标兵、2名全区最美乡村教师。在很多同行看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
“现在老师们学习的劲头也很足,如果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他们都很积极。这个学习不是出去玩,回来是有任务的。必须要把学来的新东西用到工作中去,给同事们讲解,我们还要去看去评,过关了才报销差旅费。”王葳特别强调。
巨大的变化,不仅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更离不开各级组织的殷切关怀。两年来,区教体局主要领导多次到校指导工作,解决实际困难;洪山镇党委、政府也在全镇大力倡导“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所以从2013年开始,学校在做好教学常规管理的同时,把更新教育观念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从组织领导、教师培训、评价奖励、经费保障等各方面做好安排,确立好课改班级,从语、数、英三科尝试“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80后教师单林娥,2010年到洪山九年制学校任教。她学的是电子技术,现在教的却是八年级语文。就是这样一个“外行“,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就成了一名市级教学能手,成为年轻教师的榜样。
2013年10月至11月,安康很多学校爆发腮腺炎,洪山九年制学校也没能幸免。按上级要求,学校累计停课20多天。那段日子里,每天下午吃过饭,九年级二班班主任潘永东,就提着小黑板到学生相对集中的地方去为孩子们补课。在他的带动下,老师们纷纷行动起来。这一切,群众都看在眼里!
群众的口碑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以前学校管理松弛,校园内外环境卫生差。学生乱窜乱跑,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说句心里话,这两年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教师教风正了,学生学风也浓了,学生有礼貌,行为也规范了,迟早进入校园都是干干净净的,教学质量也是突飞猛进。要我说,洪山要跨越发展,教育要当‘领头羊’!”2014年10月的一天,在镇人大主席团的评议会上,连续几届担任镇党代表和人大代表的石狮村党支部书记许启雄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汉滨区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也是洪山镇九年制学校立新革面、奋起直追的努力方向。家住洪山淀沟村二组的村民汪宏,从今年春季开学以后,发现上八年级的女儿有了一个变化:以前每天下午做完作业,她就会上网聊QQ或者玩游戏。可是现在很少看见孩子干这些事,取而代之的是自觉读起了课外书,做起了读书笔记,根本不需要他像以前那样每天去督促。
看到此景,汪宏心中一阵暗喜。作为学校家长委员会的成员,他知道学校在年初开家长会上所强调的养成教育和书香校园建设,如今已在孩子身上发生了作用。他在内心深处为孩子的进步高兴,也为学校的科学管理、严格要求点赞!
同样感同身受的还有青狮村老党员、群众代表汪永彦。他一直很关注母校的发展变化,近年来既亲眼目睹了本镇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在他乡租房陪读的无奈和期盼,也满怀欣慰地见证了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带动下,信心十足地重新走进洪山九年制学校那让人欣慰的一幕。
“谁愿意让孩子避近就远去上学现在学校抓得紧管得严,教学质量也跟上来了,老百姓也很认可,让我觉得洪山的教育事业大有希望!”汪永彦认真地说。
从“洼地”到“高地”,短暂的时间,长远的变化。一个想干事能干事的校长,一个有执行力的校委会班子,一个勤奋务实的教师团队,加上一群渴望走出大山的孩子们,洪山九年制学校正在创造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迎来洪山教育事业的又一个春天!(安康日报记者 谭西 张婧 通讯员 陈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