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让汉水文化在校园熠熠生辉--来自汉滨区培新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报道

时间:2012-12-06 14:17  作者:源自:

  这是一片教育沃土。创建于1929年的安康市汉滨区培新小学历经80多年的薪火相传,现成为占地10252平方米,拥有12072平方米校舍,41个教学班,3168名在校学生,教职工103人,拥有现代化、高标准的教学设施和一流师资队伍的名校。
  这是一所人文校园。学校大力传承汉水文化,把汉水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融合,不断创新载体,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培育学校精神,优化育人环境,推进素质教育,让汉水文化在校园熠熠生辉,彰显出颇具特色的办学魅力。
  走进培新小学校园,校门口的名人浮雕,迎面而来的笑脸墙,校园四周的文化墙,让人目不暇接。这里的每一个景物,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教育的意蕴。这所学校用汉水文化点亮校园,一跃成为汉滨区首批命名的"校园文化示范校"。
  让校园文化打上汉水烙印
  以投资915万元的新教学楼投入使用为契机,座落于汉滨之畔的培新小学把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着力点放到校园文化建设上来。他们充分挖掘汉水文化和学校的办学积淀,将教师的创意与南京美尔公司设计完美结合,依据自身特点,通过教师反复讨论,在校园网上投票认同,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并分布实施。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打造,富有汉水文化特色的美丽校园已展现在人们面前。校门两侧分别设计绘制了孔子、李白、华罗庚、钱学森、雷锋、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爱迪生、贝多芬、达芬奇等杰出人物雕像,他们每天迎着师生进校,每时每刻都给人以启迪和激励。校园的操场周边的文化墙浓缩了安康历史、安康名人、安康民间文化内容;安康新八景、安康童谣活展示出安康日新月异的变迁;中国传统、传统节日、四大名著、四大发明、中国民间艺术、面塑、脸谱介绍了祖国灿烂的文化;世界性节日、国家保护动物、汉江文化、科技博览、马球、武术、垒球等体现了文化艺术的多元性。校园里的培德楼、启智楼、育美楼、至善楼,体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育人树德办学理念。由学生一张张可爱的笑脸照组成的成长树,诠释了学生自信、幸福、快乐成长的寓意。规划中的起航广场、汉水园、心雨苑,将建设书卷雕塑、琴棋书画雕塑,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景观布局,无不浓缩了汉水文化精华。
  伴随着一处处景观建设,一道道文化墙的装点,一个个雕塑的布设,整个校园到处融进了汉水元素。这里将成为培新小学师生共同呵护、共同成长的幸福乐园。
  用汉水启智赋予精神文化内涵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汉水源远流长,滋养着安康儿女。培新小学从这条母亲河的奔流不息中得到启发,将学校教育哲学定位为回归生命、回归生活,通过思考、凝炼,确立了"向上至善"这一校训。"向上"是教师、学生和学校三个层面的生命经过唤醒、激发、提升之后的一种状态,更是一种觉醒、敞亮、激奋的状态,体现了对学校传统精神的传承,昭示师生生命日新,道德日进,学问日长,不断进取,向着更高的目标攀升的精神境界。"至善"为培新小学教育之道,在于彰显培新人本身所具有的光明德性,在于能自去其污,自新其身,在于努力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寓意培新人为学、修身、做事、办学,不达到最完美之境界不会停下前行的脚步。"向上至善"从历史走来,又立足于当下,成为引领和激励培新人走向美好未来的精神动力。
  "尽培塑之责,刷生命之新"这一核心理念和"责任、创新"这一核心价值观都是培新人基于校名而产生的校本化思考和追求。他们的校风是求真创新,意味培新人在学校工作中追求探索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追求探索学生成长、教师提高、学校进步的客观规律,不断创生新理念、创造新行动,不断地迈上新境界,致力于把学校办成一所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学校的愿景;教风是厚德启智,包含对教师修身养性,为人师表的师德要求,也体现了对教师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专业要求;学风是乐学善问,将引导培新学子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好奇之心,保持着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做爱学习、善学习的天使。
  以制度治校唱响务实和谐旋律
  制度治校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在制度文化建设上,培新小学以文化自觉为基点,重点奏响四个乐章:一是教师奏鸣曲,从思想教育、榜样引领、领导垂范、活动推进、制度规范等方面强化师德,通过读书活动、校内教研、课题研究、岗位比武、校际联谊、专家引领、组织培训,开展与江苏常州星韵学校和湖塘桥实验小学、西安吉的堡少儿英语学校的合作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骨干教师成长搭台子、铺路子。他们学习星韵学校等校成功经验,实行级部管理,成立二至三个级部,放权到级部,将教学管理、班级管理的权力交给级部,由级部自行在全校范围内双向选聘教师。将奖金、绩效工资、活动经费划拨到级部,由级部进行考核、分配,为教师管理注入活力。
  二是德育进行曲。学校在加强班集体文化建设的同时,着手编辑《爱我安康》校本课程,将举办汉水文化节,组织学生调查汉水文化,学习汉水文化,表演、实践汉水文化,并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汉水文化教育的内容。还建好红领巾广播台、电视台,利用好黑板报、宣传橱窗等,组织好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等活动,多形式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三是智育协奏曲。他们以英语等学科为重点,通过引进外教、培养本校英语教学名师、开展课题研究、组织英语节等措施,打造特色学科。在常规管理方面,定期对各学科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测评等各个环节教学常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评比。组织社团活动,有意识地强化传统的特色科技教育、民乐教育和小记者、小主持人教育实践活动。在书香校园建设上,恢复各班图书角,设立室外、开放式的公共图书柜,开展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持续推进教师、学生读书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读书节,建立午间半小时阅读制度,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举办红领巾跳蚤书市,组织读书交流,开展诵读比赛、课本剧、书本剧比赛,评比阅读小状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四是体育交响曲。培新小学坚持上好体育课,坚持早操、跑操制度,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在全校开展以"徒手操"和"花样跳绳"为主的大课间活动。同时,组建田径队、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球队,打造体育特色。除此之外,坚持举行科技周、读书节、英语节、重阳节、慈善日、艺术节,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借校花校树提升学校品位形象
  汉水流域适合香樟树、月季花生长。培新人从这些花木的特质中找到与学校人文追求的契合点,将香樟树定为校树,以香樟树象征培新人旺盛的生命力和学校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以及良好的社会形象,代表培新人正直之品质、顽强之意志。将月季花定为校花,象征一年12个月每月都红红火火,象征培新人卓越的品质、高雅的气质。月季花为中国传统之名花,也代表着培新小学悠久的历史,一向为安康名校,必将名闻陕西,走向全国。培新小学的吉祥物水滴娃娃为汉水之子。水滴娃娃一男一女,名曰贝贝和欣欣,象征每一个培新的孩子都热爱读书,学有所成,皆为知识渊博、气质高雅的绅士淑女。
  用心打造校园文化,借势推动内涵发展。学校先后荣获"《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陕西省示范小学"、"陕西省2009年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体育、卫生、艺术和国家防护教育先进学校"、"陕西省家长示范学校"、"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陕西省课程改革先进单位"、"陕西省文明校园"、"全省中小学校百佳网站"等多项殊荣。 随着培新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计划的实施,该校根植于汉水文化汲取养分,正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以厚积薄发之势,追求卓越,抢占现代教育发展的制高点,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广阔。(赵军 任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