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为了心中那份美丽的执着

时间:2013-04-03 09:48  作者:源自:

  人人都说教书苦,在古代更有“家有五斗米,不做孩子王”的说法。确实,做一个老师挺苦挺累的,做一个好教师就更苦更累了,但这是我们选择的职业,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有默默地工作,只为了心中那份美丽的执着。

  我大学的时候读的是地理学专业,在大学毕业后,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就在此时,国家为了解决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支援山区教育,出台了“特岗教师招聘计划”,借此东风,我选择了支援家乡农村教育工作。于是,我参加了当年特岗教师的招聘,并如愿被分派到汉滨区流水九年制学校(今学坊垭小学)任教。

  2010年8月30日,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日子,在家人、亲朋好友的祝福和鼓励声中,我背上行囊,踏上了“教育”这片热土。我有工作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当我的同学用这句话来“调侃”我的时候,我没有生气,而是在心中坚定了一个信念:自己选择的,就坚持走下去!为了心中那份美丽的执着,我直奔目的地——我梦寐以求的舞台——汉滨区流水九年制学校(今学坊垭小学)。

  期望越大,失望往往就越大。当汽车在盘山公路上绕行时,看到车窗外荒凉的大山和贫瘠的土地,我的心就凉了半截。汽车也不知绕行了多久,终于到达目的地了,映入我眼帘的不是那高大宽敞的教学楼和绿树成荫的校园,而是三层简陋的教学楼和教师宿舍楼,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那么的不起眼。我开始后悔当初自己有些“草率”的决定。当校长带着我走进一间布满蜘蛛网的平房,并告诉我这就是我的宿舍时,我彻底无语了。那一刻,我真想收拾行囊马上离开这个地方。那个晚上,在那间燥热的屋子里,我久不能寐:是去是留?我反复在问自己。

  可转念一想,我又想到了在岗前培训时,教育局一位领导对我们的勉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越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练人。是啊,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有什么苦会吃不下呢?自己选择的,就坚持走下去吧!我给了自己一个留下来的理由。

  就这样,我留下来了。在学校的安排下,我接任了七年级两个班的地理课兼四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课,并由此开启了我的特岗生活。我还清晰地记得我第一次走进四年级教室时学生们脸上那种松了口气的表情,可能是老师严肃的表情看太多了吧,换了一个新来的老师他们都觉得很放松吧,但是一进学校就听到许多诸如课堂混乱,学生不听话,甚至故意与老师做对等等“恐怖的故事”,我心里便默念着,要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于是,在我初登讲台的那段时间,树立威严便成了我教学生活中的“专修课”。课堂上有人不专心听讲,或者是没完成作业,这些都会引起我的斥责。于是我有时会在课堂上大声呵斥犯错误的学生,只因为觉得这样做会在全班起到震慑作用,却很少去想这个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也忽略了同样坐在教室中其他的那些满怀期待等老师讲授下一课,他们很好奇的内容的学生。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非常可爱的,或许他们有的可能在学习成绩有些差强人意,但他们是运动场上的雏鹰,是卫生劳动中的能手,也是称职的校园“环保卫士”,是他们主动送生病的同学回家,是他们主动弯腰拾起校园中的果皮纸屑,又是他们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为班集体争光添彩,谁又能说他们不是个好孩子?而我们心目中的好孩子又是什么呢?

  无意中我读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说寺庙里有位老禅师,一日晚看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断定肯定是哪个小和尚违犯寺规越墙出去遛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当他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孩子们对老师是宽容的,只要你对他们付出过爱心,那么你曾经对他们的冷言冷语,暴跳如雷,大声斥责,他们都是可以原谅的。其实他们很崇拜你、尊敬你。我又常常想,老师也应该对学生宽容再宽容一些,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能他们经常无法克制自己的言行,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一定有辉煌的未来,可是谁说一个平凡的人就比谁低人一等呢?像故事中的那个老和尚,就清楚地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虽然书本知识的学习是很重要的,但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在鼓励学生的人格力量的成长上,个性张扬的发展上,是有利得多的。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而美丽的,如水晶;孩子的心灵是脆弱而易碎的,如玻璃。我们做老师的要欣赏着他们水晶般的心灵;更要保护着他们玻璃一样易碎的自尊。

  每当想要发火的时候,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出现自己初为人师时的情景。有时我觉得愧疚,后悔当时吓着了那些孩子;有时又觉得可笑,奇怪自己当时怎么会发那么大的火?现在回想起来,实在觉得自己做得不妥,当时可能为了维护那么一点尊严,可能是为了挽回那么一点面子,总而言之,只是为了证明我是一个老师,而老师的话在学生看来就得当“圣旨”一样去认真执行。

  在与孩子一次次磨合的过程中,我慢慢学习着宽容,学习着理解。在不断的学习体会中,我发现学生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教师真心一点,平等一点,赏识一点,富有责任心一点,他们就会心满意足,“言听计从”,甚至还有出乎你意料之外的惊喜。所以我试着蹲下身子去与学生对话,弯下腰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去影响他们,去塑造他们,像故事中的那位老禅师一样去感化他们,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取得进步。

  转眼间快三年过去了,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伴随着和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伴随着在三尺讲台上的“叱咤风云”,我发现自己已深深地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也心甘情愿在这片热土上挥洒自己的热情和汗水,我想:孩子们进步的那一天,或许就是我分享成功喜悦的时刻!

  在这里,我坚守着——为了心中那份美丽的执着!(通讯员  陈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