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园初中位于汉滨西南,是汉滨区南山片一所单设初中。学校现占地面积9924平方米,学校总建筑面积6123平方米。现设三级九班,在校生446人。学校现有教职工40人。学校先后多次荣获汉滨区初中教育先进单位、区级文明校园、区市级示范初中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中考于2004年、2007年和2009年先后三次取得汉滨区前十名的好成绩。但近年来我校总体教学质量有所下滑,教师教得不可谓不辛苦,学生学得不可谓不劳累,可为啥总是高耗能,低产出?如何留住优质生源?如何让学生乐学、巧学和有效学习?如何让广大教师不再感到职业倦怠,找到事业成功的喜悦?我们认为出路就是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改革。
我本人在参加了去年春季区局组织的宜川中学考察学习后,很受震动和深受启发。回校后,我及时召开教师会谈宜川之行的感受,大家觉得我们应该进行改革尝试,中心校领导也十分赞同。于是经过学校研究,先在七年级随机选了一个班,准备开始课改实验。等待积累一定经验后,再逐步扩大实验面。同时在4月份专门派出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政教主任和实验班教师再赴宜川中学,现场感受和学习高效自主课堂改革。考察人员回校后,先后做了四场报告会,谈感受,谈启发,谈今后打算。我校同时召开专门的会议研讨宜川中学的办学特色与先进的教改经验,组织“我心目中的宜川中学教学模式”的学习和讨论,引导全校教师认真学习宜川中学经验,准确把握宜川中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实施素质教育的结合点,深刻领会宜川经验的意义,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在思想与观念上形成共识,并做好计划和实施准备。我们认为宜川模式给了我们一个可供临帖的范式,但要想成功必然要通过从模仿到反思再到创新不断的循环往复,逐步形成了我们自己的特点,否则只会水土不服。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要准确把握自主课堂的内涵。我们认为要点有四:其一是“自主的课堂”。所谓“自主”就是要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要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教师只能帮助学生学习,而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我校对此的做法是要求教师首先完成角色的转变,从台上走入学生中间,每节课教师点拨、精讲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至多不超过12分钟,学校领导实行推门听课,掐秒表计时,超过者进行批评和有关处罚,必要时用学校行政手段强迫教师完成角色转变。其二是“高效的课堂”。所谓“高效的课堂”就是课堂教学要追求效率,要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这就不得不考虑到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其三是“创新的课堂”。“创新课堂”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四是“高质的课堂”。就是课堂改革必须建立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之上,我们的改革如果以牺牲质量为代价,那么这样的改革注定是要失败的。以我校实验班为例,实验前这个班除开一门课在学校四个平行班位居第二外,其它都在第三和第四名。一学期实验下来,每门课都位居第一,且语数外三科平均成绩高出年级平均分10分以上。有力验证了课改是提高教学质量助推器的说法。
第二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在课改中我们坚持以校园文化建设做支撑,我们认为没有文化底蕴的课改缺乏生命的张力和活力,走不远,不长久。所以在课改工作起步的同时,我们制定了《大竹园初中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我校确立了“传承儒家化,激扬人生智慧”的校园文化主题,我们大力改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开展每日激情跑操、每日英语、每日国学经典诵读、每日自主班会等主题活动,通过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开展每日“六查”活动、开办“儒林风采”广播栏目、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大力推行学生行为养成文化教育、感恩教育和书香教育活动让校园文化活起来、动起来。这些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各方面能力、拓展了学生知识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展示才艺的舞台,延伸到自主课堂展示环节上使学生得以轻松、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毫不拘泥,也不做作,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如同一个磁场,课改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带动学校内涵式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得以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第三、必须注重校本研修。半年来我们除了走出去之外,还采取了请进来的方针。我校先后四次请区、市教研室的专家莅临我校做课改专题报告,转变全体教师的理念,在全校营造课改的氛围,同时请专家们听课改课,点评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注重专家引领的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同伴互助:要求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和学科带头人每学期至少准备一次课改方面精品报告会;要求实验教师立足备课组,或同课异构或三同课,重在“研”,要求人人都做有效的课题研究,重点研究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注重集体备课,听设计,听建议,查质量,查要求,集结全体成员之精华,形成导学案;每学期四次“月清”,四次学情分析会,分析会上总结成绩,查找不足,制定下月改进措施。
第四、积极完善课堂评价机制。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对学生进行什么样的评价,才能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这事关课改的成败。我们提出一节好课应该关注三维目标的确定与达成、关注“以学评教”、 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和质疑问题、关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教学过程与结果。对学生激励性评价、暗示性评价、即时性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日臻完善。学生在教学评价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学习自信心。
我校课改工作至今才走过短短一年时间,首先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真正实现了我要学,这一举动不是任何人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其次,我感到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真正地成为了主人。透过学生的变化,我的内心出现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危机感,这样的教学,教师如果不学习,仍停留于书本知识,最终一定会被自己的学生所淘汰,教师不是轻松了,而是担子更重了。我们深切的体会到推进“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是满足学生愉快发展的需要,推进“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推进“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希望,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让我们在面对压力的同时,也有了前进的无穷动力。
宜川中学课改模式并非高深莫测,她最重要的成功经验是她的坚持。大竹园初中的课改工作才刚刚起步,她如同一株破土而出的新笋,需要我们精心呵护,她还需要合适的土壤、水分和营养,才能健康成长。在高效自主课堂的改革之路上,我们还有许多疑惑,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统一认识,解放思想,扎实工作,一切为学生的发展和未来着想,把简简单单事情做好,我们的课程改革就一定能走向成功。(通讯员 谭照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