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琴,1932年出生,1951年参加工作。在五里、恒口、关庙等多所山区学校任教。1961年组织抽调到培新小学工作,1980年入党,1988年57岁时退休。她曾被陕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被团省委授予“优秀辅导员”称号、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1961年到培新小学任教后,曾担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学年组长、教研组长。她根据汉字的组字规律和儿童的识字规律,摸索总结出“十五步识字教学法”,推动了本校的识字教学,在全县得到推广。拼音作文实验教学卓有成效,教给学生拼音以后,就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去观察,引导学生写作文水到渠成。她组织语文老师备作文教学课时,让教师先写范文在组内讨论,再进作文课堂让学生讨论学写。她注重课外阅读、课堂朗读的训练,经常在班上举行演讲活动,并且要求人人参与,以保证每个学生公平得到展示与锻炼的机会。
七十年代总结的“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写作文”、八十年代总结的“让儿童在活动中受教育”分别参加省上的经验交流。她总结的“怎样当好班主任”、“怎样做好辅导员”、“运用启发式上好品德课”、“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先后在地、县进行专题讲座、观摩教学和辅导报告。
她担任辅导员工作,别人都称她为“五多辅导员”,即点子多、活动多、内容多、参观学习的人多、培养的人才多。“解放营口”的主题队会向全市辅导员展示,使刘汉琴老师成为全市最有名的优秀辅导员。当年在安师附小上学的学生卿青、邱瑜等慕名转入刘老师的班,现出国留学后回北京工作。她的学生邓向忠、黄林肖等现在已是西北大学、北京几所高校的教授。
她从教三十八年没有离开过讲台、没有任过行政职务,可历任教育局局长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时,都会强调:要把培新小学办成名校,就要培养一批像刘汉琴这样的名师才行。1988年,57岁的刘老师退休后,自己独自一人去汉江边大哭一场,她由衷地感慨:人为啥要老,我这一生离不开学生。她就是这样投身课改,孜孜不倦。为了学生的成长,倾注一生的爱恋。(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