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着春蚕吐丝的奉献,有着红烛照人的情怀,他就是在农村小学工作了十九年的李应兵同志。他担任大竹园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以不凡的业绩,赢得了广大教工和家长信任和爱戴。
严于律己树标兵
2005年9月,对李应兵来说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这一年他被大竹园镇中心校安排到大竹园小学担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结合学校实际,他提出了“以人为本、以优立校、以质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创校”的办学思路,提出了“博爱、弘毅、笃学、树人”的校训,提出了“安全第一、育人至上”、“团结勤奋、再创佳绩”的办学目标。
自从踏上这片热土,作为校长,他要求教师做到的,他首先做到,教师做不到的,他也努力做到。每天到校最早的老师也能看见他在校园内巡视的身影。为了预防学生发生安全事故,不论值班与否,他几乎每天课间时间都在操场上巡查。值日教师们在他的影响下也能认真地做好此项工作,致使我校几年来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李校长以校为家,时刻惦记着这个家。这两年学校有项目建设,他经常周末都在学校或是在找人办事,他将自己年迈的母亲和儿子都交给了妻子照看,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深得老师们敬佩。
他努力钻研业务,熟练掌握本职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多年来,他一直深入教学第一线,不断开拓创新。近几年学校老师紧缺,他主动担任高段数学教学,在工作中做出显著的成绩。魅力来自实力,实力源于实干,他热爱本职工作,他无私奉献,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受到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
以人为本抓队伍
山区学校由于偏僻,文化生活单调,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优秀教师来了也难以留下来。为了走出师资队伍不稳定的“瓶颈”,他善于发现本校人才,大胆启用和培养本校教师。他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师继续教育,营造学习型校园,教师钻研业务蔚然成风。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规划、有措施、有成效。他要求教师负责地工作。他常说:生命因责任而精彩。他创造条件叫教师成功地工作。他总是这样对待中青年教师:多给机会,让他们展示;多给任务,让他们完成;多给问题,让他们研究;多给平台,让他们锻炼。人们不会忘记,从07年到12年,学校大批骨干教师外调,一年一茬,家长担心,学校也忧心忡忡,尤其学校高段语文教师走得几乎没有了,他沉着冷静,大胆启用刚上班两年的教师,给他们担子,并耐心指导和培训这些教师。后来,这两位教师刻苦勤奋,在毕业升学中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
他以人为本,善待师生。他关心爱护每一位教师,他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充分用好学校资金,为教师办好事,办实事。在学校内引自来水建小浴池,安装闭路电视,利用外围关系,给学生更换新课桌椅。他竭尽全力,努力创造条件让教师愉快地工作。他动员每个教师为了学校的共同目标,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奏好协奏曲,演好大合唱。他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立校、办学行为端正,他非常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除每年4月集中进行师德师风教育,组织好“三评”活动外,还经常开展“爱岗敬业”、“爱校奉献”、“爱生乐业”的师德竞赛活动。
突出教学创特色
他结合学校实际,审时度势,提出了“要为山区每个孩子的成长积蓄力量,奠定基础”的教学理念,他艰辛地带领大家为农村孩子享受跟城里一样的优质教育而不断努力。他要求教师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分成优、中、差三个层次,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让“上游学生吃得好,中游学生吃得饱,下游学生吃得了”。让鲜花和小草共享阳光,让每一个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今年,我镇中心校在大力推广“导学”模式教法,李校长深知万事开头难,他更是倾心倾力。为了让教师更好的适应实施导学案备课。他先让全体教师各自上网查资料,然后一起开研讨会,因为他知道“群众的力量无穷大。”他见老师每天排队等着一台打印机时,他当机立断的给每个年级配一台打印机,他常道:“亏什么也不能亏教学。”为了教师更大的发挥自己的特色,他主动联系了旬阳的名校及大竹园中学,带领教师分批学习参观,并请名师来校指导。通过分层教学和导学模式,近几年来我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种办学质量受到了领导及群众的一致好评。
狠抓校建促发展
在校园建设规划设计中,李校长始终坚持校园建设必须符合学校总体发展的原则,符合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原则,且注重内涵。做到教学区、学生活动区、教工生活区合理布局,主次分明。教学区充分利用可用空间,文化走廊挂着名言警句,教室设置班级名片、图书阅读角,极力营造书香氛围。学生活动区安排在操场的左侧,那里突出绿色和生命理念,设置了一个羽毛球场。周围间种了各种绿色植物,绿树下供学生休憩。操场右侧突出了活力与热情,环形跑道内两个篮球场对称排开,“锻炼身体”等大字俨然伫立围墙之上,使大家在运动之余能感受健康的重要。
他把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活动当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第二课堂。每逢重大节日都会开展文艺汇演或体育竞技活动,李校长总会积极策划,使学生们怀着一份喜悦去参与、去感受学校的凝聚与和谐。每天课余,师生们除在运动场健身娱乐外,还享受悠扬悦耳的轻音乐及其他广播节目。沉浸在如此优美而和谐的校园中,大家是愉快的。看到此情此景,他总会露出欣喜的笑容。
“物喜一杯皆往事,唯有恒者成其业”,他从严正己树新风,持之以恒育新苗,独具匠心铸特色,因优良的业绩和不凡管理能力受到了上级组织的肯定。2011年3月他被推选为镇人大代表,曾多次被评为镇“优秀校长”、“优秀党员”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学校先后被评为安康市文明校园、汉滨区校本教研示范校、汉滨区3.16工程优秀学校、安康市远程教育应用示范学校、汉滨区平安建设示范校园、汉滨区远程教育示范学校、汉滨区小学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和汉滨区标准化小学。(通讯员 谢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