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 星期三 晴
从家里赶到学校,我和陈林、陈金博几位老师赶不及吃下午饭就匆匆赶往离学校几公里的天宝村去做家访工作。当我们赶到天宝村李友明家时,落日的余晖已滑下山顶,我们擦擦汗珠,并坐下来和李友明的爸爸交谈起来。
李友明前段时间坐摩托车出了点事,一直在家养病,我把李友明同学在校的优良表现作为此次谈话的契机,他爸爸的脸上露出愉悦的笑容,并高兴地和我们说:“娃子就是比较调皮。”我了解到:李友明家有五口人,3个孩子都在上学,家里的田地很少,喂了一头猪,几只鸡,经济来源少,没有什么钱来搞建设,一直住着一百平米左右的非常简陋的土坯房,母亲为了改善家庭生活到外地打工去了,李友明在学校也很节俭,除了买学习用品外,基本不用什么钱……
我们诚恳的告诉李友明的爸爸,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们老师会尽心尽力帮助,爸爸的眼里充满了感激。最后,我给他打气:“李友明同学是班级的优秀生,很有前途,也很有希望。家里在困难也要让他完成学业。现在社会形势大好,您家的生活也会越过越好的。”李友明的爸爸为孩子在校的优秀表现,得到老师的肯定而充满信心的告诉我:“老师,几个娃就是我们的希望,我们一定努力改善环境。”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底下所有父母亲的愿望。
6月13日 星期四 晴
詹开鑫同学“自本学期以来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你说他笨我不以为然,因为只要是他愿意做的事,他想学的知识都能做好,也能学好,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呢?我了解到他父母都不在家,一直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放学铃一响,我们就出发了,攀着蜿蜒的山路来到了詹开鑫的家。他的家便不像我想象的那样贫困,家长也非常开明。他爷爷是村主任,我们去的时候,他正在给一个得病的老人理发刮胡子,没在家,他奶奶看见我们来了,一头扎进了厨房,开始给我们做饭,正在我觉得闷的时候,詹开鑫给我们端来了四溢着淡淡清香的茶水。看了一会电视,他爷爷回来了,谈了谈家里的情况:我才知道,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务工,两个孩子,小的在外婆家上学,大的(詹开鑫)他们带着,孩子上学换了几个地方,开始特别用功,后来这样转来转去学习就退步了,于是我开始自责,是不是我们老师孩子关心不够,理解不够,才使孩子变得这样无助这样委屈。他又谈到,希望学校多开家长会,便于相互了解,还希望孩子在学校老师严厉一些,同学之间的小矛盾,老师尽量多调解,以免影响学习。他的话让我深深认识到,我们老师要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帮助他们。詹开鑫答应我们以后一定会好好学习,让家长和老师都放心。
6月14日 星期五晚上
当各位老师把大家访工作反馈回来的时候,我陷入了沉思,同时也在思考我们的工作。
我们老师走访了十几户家庭。人们常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在这次走访中,我发现学校还有很多家庭还是比较贫困的。
在走访之前,我们都事先联络了这些家庭,因为他们每天都早出晚归的干农活,只有事先联络好才能面对面和他们沟通。我们学区还是很大,我们只有采取分片走访的形式,有的地方我们也只有徒步地行走。
这次走访的这些学生家庭,大都是困难单亲学生,看了他们居住的环境,真是有些心酸。这些学生平时在学校很调皮,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都很差,有个别学生个人卫生非常差。家长看我们来走访,都显得非常热情,非常欢迎。我们向他们说了孩子在校的表现,身上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要努力的方向。家长们在谈到自己孩子时,显得比较愧疚,愧疚没有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读书和生活环境。
这次的走访,我想了很多:家长是通理的,也是讲理的,但他们对教师工作、学校工作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教育教学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而是需要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师的工作并非想象中那么轻松,而是复杂、凌乱任务繁重的,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要让家长内心明了自己的权利义务,知晓现阶段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工作计划,充分了解孩子的全方面情况,与我们同心.在与家长打交道过程中,由于我们面对的家长素质不尽相同,无论家长在反映时显得多么琐碎,还是有理无理,我们都要保持善心,尊重他,用包容的心宽容一切事,耐心听,细致地予以解释,用心待之,用心与之沟通,唤起每个人心里天生具有的那份亲情,用感情换感情,宛如一家人生活着,用心把苦日子过得精彩、丰富、充裕,让心知足,世间就会少许多纷争,增添许多快乐和友谊。
家长是教师坚实的后备力量,年轻的我们一定要虚心听取家长的建议和意见,弥补不足,积极进取。(双龙镇新华小学 雷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