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恒口镇建安九年制学校近年来在办人民满意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依托地域人文特色,强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学校的校容校貌和师生精神风貌在日积月累中发生了质的飞跃,成为镶嵌在古镇恒口一颗璀璨的明珠。
现在,一进校门,映入眼帘的“凤凰山下青春校园汇成知识源泉 月河岸边朗朗书声构建人才摇篮”的楹联和文化石上镌刻的“格物致知”励志语,让浓郁的育人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校园内,教学楼顶展示的“尚学、笃教、恭信、居敬”的校训催人自省,引人深思。为着力营造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人文环境,该校本着“处处是教育之地,人人是教育之师”的原则开展环境建设,以传统文化作为校园环境文化的主线,以“弘扬传统文化铸就健康人生”为主题,充分利用学校操场围墙,展示礼仪文化、地域文化和校史文化,让师生浸润在传统文化熏陶中的同时,又教育影响了当地群众。为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品位,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该校从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办学特色等方面综合考虑,面向师生征集并修订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设计了校徽,创作了校歌。通过传唱校歌和开展“三风”建设活动,让学校的精神在师生中入脑入心。与此同时,充分依托少队部,广泛调动团队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鼓励和支持学生自己动手选取格言警句布置教室、走廊。学校因势利导,将班级文化建设纳入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工作范畴,各班都设计了主题突出,彰显进取精神的班级名片,现在学校已形成了“层层走廊有教育主题,班班教室有教育特色,处处环境有教育契机”的浓厚育人氛围。
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深入推进,该校依据恒口古镇和学区所在地青泥湾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地方文化与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相互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他们结合学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月梅东铺八景”、“峡湾铁梆堰”等组织开展各种朗诵、演讲和征文比赛;在历史教学中,学校教师带领学生追溯古镇历史,探究古镇文化的历史渊源,让学生们认识古镇八景;在地理教学中,该校结合安康旅游景点瀛湖、香溪洞等,对学生进行爱我安康教育;在美术教学中,鼓励学生动手描绘家乡月河两岸的旖旎风光……不仅丰富了学科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也使学生们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了家乡的历史、文化与特色,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
为保障校园文化建设落到实处,该校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制度文化,先后制定了《建安九年制学校章程》、《建安九年制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工作方案,完善了《建安九年制学校常规管理细则》等规章制度。结合学校实际,构建了“校长——包级领导——年级组——班主任”内部管理模式,从教师的到岗到位、仪表言行到日常工作、教研教改和课题研究,都井然有序。学生的纪律、学习、卫生、礼仪等方面得到规范,形成了“自我养成——逐渐适应——习惯遵守”这一良性循环,师生校园文化生活健康发展,洋溢出奋发向上、文明尚美的精神风貌。在课堂教学管理中,该校坚持倡导教师上课做到“三个带进”:把微笑带进教室,把爱心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教学。强调教法中的“三个注重”: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注重知识的扩展延伸。教学过程体现“三个为主”:启发式为主、讨论式为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在教学流程管理中,强调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设计练习,精心批改作业,精心辅导学困生,精心组织考试,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爱和教育引导。
按照校长王天苍的思路,学校在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将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挖掘学校人、材、物等资源,不断优化、整合学校的文化资源,借助形式多样的校园行为文化活动的开展,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不断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让师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享受无尽的快乐,促进师生人文素养不断提升。(通讯员 田丕 汪洋 何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