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让学生知礼守礼行礼

时间:2014-11-20 14:26  作者:源自:
   

 ——汉滨区果园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纪实

汉滨区果园小学现有教师112名,学生3410名,是一所省级示范小学,也是全省首批“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的制定与出台,随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植养礼乐情怀、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突出基本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懂得礼节、遵守礼节、执行礼节,打造文明校园,培育儒雅少年,取得了良好成效。

确定目标,统一认识,把礼仪教育做实

学校把“礼乐”教育思想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灵魂和旗帜,通过知礼、守礼,引导师生向善和自律。“乐”是内心的、感性的审美享受,是正义的归宿,注重有秩序的协调和精神和谐。根据“礼乐”文化主题,学校将礼仪教育作为德育的突破口,大力开展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养成教育。

工作中突出一个“实”字。他们一是夯实管理。建立礼仪教育组织机构,形成梯度管理;努力调动教师积极性,推行目标管理;合理配置德育要素,实行序化管理;强化自我意识,重视自我管理。二是抓实资源。领导班子深入教师群体,共同开发文明礼仪教育资源;全体教师示范引领,自觉发挥文明礼仪教育效应;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潜在文明礼仪教育资源。三是做实关爱。教师们以爱动心,以严导行;尊重理解,以情达理;以爱换爱,学会关心。通过情感的投入,展开积极的行为,增加教育的实效。四是落实活动。紧紧围绕“四礼节六仪式”,即个人仪表之礼、学校之礼、家庭之礼、公共之礼和一年级入学仪式、开学仪式、少先队入队仪式、十岁成长仪式、学期末休业仪式、六年级毕业仪式,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通过活动渠道的多元化,活动内容的针对性,活动形式的多彩性,确保礼仪教育落到实处、管在细处。

优化环境,营造氛围,把礼仪教育做好

为了把文明礼仪教育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学校坚持让每一面墙壁说话,每一处景点育人,精心设计了笑脸墙、礼仪栏、礼乐廊,教室、办公室、楼层均打造了礼仪文化。整个校园构成了一部立体、多彩的文明礼仪教科书。

学校注重强化宣传引导。在学生中开展了“文明礼仪,从我做起”启动仪式;充分利用校园网、电子显示屏、文化长廊、校园橱窗、挂图、图书阅览室、班级板报、晨会、队会等途径开展礼仪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礼貌、礼节规范,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初步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秩序、讲公德的良好习惯。还通过听唱优秀礼仪儿歌、童谣等形式让学生把文明礼仪内容铭刻于脑,融化于心。

该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文明礼仪。一方面是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对涉及文明礼仪的内容做重点讲述,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另一方面是要求语文、艺术、体育等其它课程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适时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让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在日常管理中,学校根据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的要求,结合学校日常管理,教育、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创新载体,喜闻乐见,把礼仪教育做美

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养成讲文明,懂礼仪的自觉习惯,做优雅大方、豁达乐观、明礼诚信的合格学生,学校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是创编校本课程。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牵手好习惯》和《礼仪伴我行》,作为校本教材印发各班,每周专门安排课时由教师进行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文明礼仪知识。教务处、政教处定期对教师备课进行检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抽查、测试,强化礼仪教学效果。

二是发挥榜样力量。坚持“四抓”:抓教师示范。学校特邀了安康学院国家级礼仪培训师杨静教授为全体教师举行了“魅力教师—教师礼仪”培训活动;举办了以《讲身边事,赞身边人》等主题师德演讲会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了教师的教学礼仪,要求教师对学生努力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20146月,学校评选表彰了“十大魅力教师”。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促进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抓学生示范。将经常发生在礼仪活动中的典型事例,利用班级晨会、学校集会及时表扬;安排有突出表现的同学当升旗手,接受同学的鼓掌激励;设立了红领巾监督岗,每天对班级和校园里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给予纠正和督促,起到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评选“礼仪之星”、“美德之星”、“好习惯养成之星”等在月末进行表彰奖励;每学期宣传表彰身边好人、礼仪之星、诚实守信之星等各类先进学生800多名; 20146月学校评比表彰了“十佳学生”;组建了学生礼仪队。抓道德模范示范。利用各班安装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组织学生收看“道德模范颁奖典礼”、观看电影《青春雷锋》、学习“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激励学生崇德向上。抓文明家长示范。通过教师家访、家长会等活动,指导家长当好文明家长,注意在家庭礼仪中的示范作用,确保文明礼仪教育的一致性,形成文明礼仪教育的合力。学校建立了家长委员会,不定期通过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礼仪教育培训,发放《礼仪教育倡议书》传达对家长的要求,要求家长在家亲子共读礼仪常识,观看礼仪影片,讲述家庭礼仪故事。全体教师也不定期地利用手机短信或走进学生家庭进行家访,切实加强家长的榜样教育力量。

三是开展礼仪实践。学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将文明礼仪习惯教育寓教于乐。召开主题队会,强化礼仪意识。中队活动自由、轻松,参与面广。通过召开争当礼仪之星辩论会、站军姿学礼仪、礼仪知识竞赛、少先队员敬礼训练、讲故事、做游戏、文艺演出等主题队会,让学生牢记礼仪教育的意义,强化礼仪规范的意识。

坚持“一月一事”,践行礼仪习惯。教导处在学期初分别制定活动主题,按计划组织全校21个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政教处定期开展文明礼仪、诚实守信、勤俭自立、懂得感恩、爱国守纪等主题月活动,在学生中开展了读后感、主题漫画、演讲、书法、读书笔记、诚信征文、手抄报、最美笑脸征集、寻找身边的闪光点、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书信等主题活动,要求每班学生背诵《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礼仪儿歌》和《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让学生以读养德,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学校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进行讲评;全校定期开展阳光体育周、田径运动会、星期五义务大清扫、三月份学雷锋、重阳节爱心慈善、“中国梦”等活动,陶冶道德情操,培养行为习惯,提升综合素养。

举办艺术节,展示学生素质。每年为期一周的文化体育科技艺术节,内容涉及音乐、美术、团体操、书法、棋艺、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同时陶冶情操;在美术教育中渗透美学思想;在体育活动中赛精神面貌、赛纪律、赛礼仪;在练写书法中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在手工制作中让灵感的火花自由驰骋……在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张扬个性的同时,培育学生的优雅气质。

举办读书活动,提升师生品位。学校在教师和学生中分别启动了读书仪式、开展了读书笔记交流、主题征文、书香学生、书香教师、书香家庭评比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浓浓的书香气息。

设计仪式教育,激励巩固习惯。通过对一年级入学仪式、新学期开学仪式、少先队入队仪式、十岁成长仪式、学期末休业仪式、六年级毕业仪式的精心设计、隆重举行,积极渲染文明氛围,普及礼仪常识,多层面、多渠道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的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完善自我。

开展星级评比,培育竞争意识。在养成教育过程中,一系列“星级班级”和“星级队员”的评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使礼仪训练规范化、制度化,有效地促进了知行转化。

定期小结,建章立制,把礼仪教育做精

果园小学每日检查评比。为了巩固“养成”教育的成果,学校政教处坚持每天对照“果园小学一日常规”的要求,对各班的早操、路队、课间纪律、卫生等进行检查、记录、量化、反馈、整改,每天通过校园广播公布检查结果。表扬先进,指出不足,落实到班、到人。如此反复,天天坚持,效果十分明显。

同时,注重过程评价。根据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身边的榜样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构建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项项有指标、限时必达标”的养成保障机制。坚持阶段小结。学校主要领导实行走动式管理,不定期进行班容班貌检查,开展班风班纪评比,将学生日常规范教育抓细、抓严、抓实。政教处充分利用“文明监察哨”、“环保小卫士”、“优秀安全员”和“值日小班岗”的巡察、督察,坚持“日检查、周评比、月讲评”制度,以日检查为基础,一周一小循环,一月为一大循环,学校期末大表彰,形成了“教育—管理—反馈—再教育—再管理”的工作模式。

经过几年来的礼仪教育与实践,该校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有道德”的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基本养成,教师、家长、外来宾客深切感受到了学生的言行在进步,素质在提高。今后,学校将继续把文明礼仪养成教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为学生文明生活、幸福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讯员   龚甲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