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一直在发展。然而,朴素之美始终是一个古今不变的大众美学思想。即天然的本色和自然的本性是最高最大的美。老子的“道法自然”、“见素抱朴”、“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崇尚的是朴素之美,庄子也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而现今人们在继承朴素美学思想的同时,又创新性地提出了“灵动之美”。朴素还需不乏灵动。有了灵动,美才会更具活力。一如夏日清晨的绿荷,吸纳天地精华,为自然界捧出了一颗颗晶莹的珠子抑或一只只栖息的蜻蜓,于是,这朴素的绿荷就有了生命的灵动之美。李巍便是这株绿荷,一个兼具朴素与灵动之美的人。
李巍是我妻子大学同学,成都人,2006年中文系毕业后曾在安康一民办学校任教。2007年,她坚持一边苦读,一边在母校门口当卖麻辣烫的小贩,她的这种自强不息、刻苦执着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由此收获了爱情。2008年,她被招录为新坝镇茶栈小学教师。第一次去这个遥远的山村小学报到,搭客车,乘木船,包摩的,跋山涉水,花了3个小时,到学校后,李巍没有丝毫失落,她甚至没有休息片刻就主动从校长那里要了工作任务。能吃苦,有教学经验,干劲足,责任心强,是她留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在茶栈小学工作的日子里,由于李巍钻研业务,虚心学习,踏实肯干,教学成绩突出,学校一直让她承担毕业班教学工作任务,并担任班主任。她多次参加区、镇赛教活动,均取得优异成绩,连续几年被评为镇教研工作先进个人和师德标兵,并获得了区级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由此迅速成长为教坛一名新秀。2014年,李巍被组织调到镇九年制学校担任语文教研组长。
在成绩和荣誉的背后,李巍付出的不仅是汗水,还有心血和泪水。为了研究一个教学问题,完成一项教科研工作任务,她常常加班到深夜,熬红了双眼,牺牲了许多个周末和节假日,深入到学生家中调查研究,搜集信息,她的足迹,踏遍了茶栈小学服务区的每一条小路。2009年怀孕期间,医生建议她休息保胎,可是,她没有放下工作,一直坚守工作岗位,而且坚持没有减担子。孩子从出生到上幼儿园,体弱多病,数次病情严重住院她都没有请假回家,她说,有孩子的爸爸、爷爷和奶奶照顾就够了。2012年,远在四川的父亲出车祸了,腿部几处骨折,李巍是独生女,可她仍然没有请假回家,直到学校放暑假,完成所有工作任务后,她才急匆匆地赶回了家。她说,事故责任人态度好,和母亲一起在医院照顾,她很放心。公公婆婆住院了,李巍仍然没有回家。2010年冬天的一个周末,李巍患重流感在床上整整躺了两天,没有吃一点东西,到了星期日的中午,她硬是强撑着爬了起来,提着行李想往学校赶,可刚走到小区门口,眼前一黑,就瘫坐在了地下。第三天一清早,病情稍稍好转,她不顾丈夫和婆婆的极力劝说和阻拦,急匆匆地坐上了去学校的早班车。也就是那一次,工作了6年的李巍,请了唯一的一次一天的假。不是李巍不爱自己的儿子,不爱自己的身体,也不是李巍不孝顺、没有人情味,而是她的工作使命感、责任心太强,学校里缺老师,基本上实行的是“包班”制,她请假了,班上40几个孩子就没人上课了,她不愿意落下孩子的一节课,宁愿舍小家顾大家。孩子和父母住院时,李巍电话没少打,泪流进了心底,心里一百个牵肠挂肚,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激励、支撑着她如此坚强和执着的工作着。茶栈小学老师说,学校就是李巍的家,李巍对学生比对自己的儿子都亲,她把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工作看得太重要了,为学生和学校付出了太多太多。
李巍是一个朴实的人,她默默无闻,用实际行动生动地书写着一位人民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感人事迹。同时,她又是一个灵动的人。这种灵动,源于她那颗充满爱的心。这爱心,升华了她的美。
山村学校伙食条件不足,年轻的特岗教师来自五湖四海,李巍炒得一手正宗的川菜,晚上经常为同事们开小灶,把大家请到自己宿办室吃饭、聊天并交流工作。其他教师也学习李巍,纷纷展示厨艺。小小的饭桌不仅解决了老师们的生活问题,大家还因此更加相互爱护,更加团结,亲密得就像一家人,学校工作也更好开展了。李巍爱学生。新坝镇海拔高,在山里过第一个冬天时,细心的她发现几个学生衣着非常单薄。问其原因,学生回答说“我不怕冷”。起初,李巍真的信了。她在日记里写到这件事情时,为孩子们有一个好身体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可不久,在一次家访时,她察觉自己错了。不是孩子不怕冷,而是因为孩子的家里实在太穷,没有厚棉衣过冬。于是,李巍从城里为孩子们买了新棉衣。她还经常把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叫到办公室,给他们钱买饭和学习用品。并利用闲暇时为留守儿童义务辅导。由此,李巍和学生、和当地家长建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当她接到镇中心校的调动通知时,班里的孩子们哭成了泪人,家长也苦苦挽留她。到新坝九年制学校工作后,她和茶栈小学的孩子们坚持互相通信。作为楷模,茶栈小学曾邀请李巍回校作师德工作报告,勉励全校师生进步提高。
李巍这样描述学生:
“他们不像城里的学生见多识广;他们没有吃过肯德基;他们没有吃过牛排披萨;他们不懂得电脑游戏;他们更不知什么是名牌。他们只知道,父辈教导他们尊师好学,用知识改变命运;他们只知道在学校听老师的教导,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茶栈你见不到哪个孩子会嫌弃没有父母的孩子,你见不到哪个孩子会不喜欢因没有家人照顾而个人卫生差得孩子,你见不到孩子们为了争一点小利益而面红耳赤的场景。你看到的是:孩子们互相关爱,即使花着脸还在一起游戏;你看到的是:几个孩子会主动帮老师收拾宿舍,你看到的是几个力气大的学生放学后主动留下来给学校砸炭。你听到的是:一声声毕恭毕敬的‘老师好’。学生们真诚友爱,他们乐观向上,用自己的朴实给学校添彩。”
“他们从来不知道一天走两个小时的山路是锻炼身体,他们却每天坚持着,他们不知道帮老师和学校干点活,就是尊师,他们却一直坚持着,甚至不知道一句真诚的老师好,就会那么暖人心,他们却从第一天上学就做着。许多的许多,孩子们并不刻意,正是这份不刻意,显示了他们天生的纯真,展现了他们人性中最朴实的光辉。”
“今春开学,班里少了两个孩子。转学了。都是留守儿童,随父母到务工的地方学习,不得不说是件好事。心中难免还是有些不舍,偶尔,在班上回忆起来,心里空落落的。孩子春节还给我发来问候短信、开学还给我发来短信询问班上的情况。我知道,一段感情不是说舍就能舍的。孩子们,唯有祝福送给你们!”
“路漫漫其修远兮”。李巍带领全校语文教师正在构建高效课堂的道路上跋涉、探索和尝试着。以问题贯彻课堂、和谐互助的“师友互助”教学模式已取得了初步成功。
李巍在她发表的一篇文章里写道:“作为教书人,春之播种对于秋之收获的意义,我不敢忘。不渴望健步如飞,却珍惜,一步一个脚印。我是平凡人,也许优秀并不属于我,但是那个对得起良心的誓言,我不曾忘。未来的路上,我唯愿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在属于我们的天空下飞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李巍如荷。一茎孤引绿,碧水潭泮默默香。借用她《写在春天里》的话共勉:“正如那临江下船后的石头阶梯,一路陡峭,徒走之艰难,然而奋力之后,必然迎来更开阔的天地!”(通讯员 袁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