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汉若能分享到劳动者的面包是快乐,若只分享别人的,自己不去劳动,久而久之,就只有忧虑了。因为要想快乐持久就得把自己劳动成果分享他人。不知我这样说是否合乎逻辑?因为从这次学习海门新教育专题培训中我分享到了新教育的快乐,同时又让我忧虑起来。
我这次被学校选中去安大学习海门新教育专题培训,是我从事教育工作以来第一次亲临专家传经送宝,激动地一夜未眠。是不是神灵下凡,前世修德,竟然校长选中我。星期六一大早,我就像乡巴佬进城,不到六点就起床收拾,从自家到安大也不过两三站路程,我就像犒赏自己选中,还打的去。真叫山蛮子现世。我来到安大,只见才零星的几个人往里走。二十多年了,安大变得面目全非了。我边往里走边打听目的地。终于找到我的位置,放眼会场,各片区都有人占座,主席台也布置得井然有序,我左顾右盼,搜寻专家的面孔,这只能是想象的面孔,因为这时的主席台只见其名不见其人。乘着间隙,我拿出新买的笔记本和笔郑重的记下会标,和各位专家的大名。我的学习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中拉开序幕。
高高的两天时间,700多人同一会场的学习场面,吴勇、高波、卞慧石、施俊进4位专家的精彩的报告,4位主持人老辣精确的点评,我自己竖耳倾听,争分夺秒记录,与专家默然对话,或赞赏,或批评,或自勉,或反思的厚厚两本笔记。这一切着实让我兴奋,激动,收获满满,思绪飘飘。
自朱永新《 新教育》拿在我手上那刻起,我的心开始泛起粼粼波光,似乎看到教育的那片沃土上幼苗茁壮。初读此书的目录就足以叫我大开眼界“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这样尊重人性的句子,及再读(代序)方才明白新教育追求最高的教育境界“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时,我就像弃儿找到了妈妈似的悲喜交加。二十多年了,我的教育生活“完整幸福”吗? 我反复问自己。我“幸福过”吗?这么多年了,我总是被一种东西压抑着,无休止的考试,无休止的命令统一模式的课堂,无休止接受同一样的评价,无休止……,在这无休止中我老了,眼花了,背驼了,我似乎枯竭了。我的学生“幸福”吗?不,他们自进学堂起就背起了沉重的书包,接受老师的命令、安排,接受老师的“优胜劣汰”,成绩差的就淘汰,成绩好的被训练的没日没夜。当我读到“我们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仅仅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当然还有对教育问题的担忧与不满。我们遗憾的看到。许多地方的一些教育。使孩子已经没有童年,谈们的学习充满了失败。很多孩子已失去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追求理想的激情与冲动,失去尝试成功的勇气与感恩的情怀。我们不禁要问,如果我们的孩子和老师们没有幸福和快乐可言。这样的教育还有必要吗?”时,我哭了,好伤心我的孩子,被淘汰的学生那失望的明眸,颓废的神情,叛逆的骄横似乎出现在我眼前。我心痛,我自责,我愤恨同时又庆幸。庆幸终于有人站出来抚平我的忧伤,拨开眼前的迷雾,给我动力,给我力量。
真是应了陶渊明的读书体会“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那句话。我是每有会意,便欣然行动。看说得多好,“有行动,就会有收获”“坚持就有奇迹“。好东西就是要分享。我把新教育的思想告诉给学生,把我对新教育的领会也告诉学生,并把我多年想实现的教学语文的方法也告诉他们,没想到的是学生和我一样激动,一样跃跃一试,就连不爱交作业的几个学生也来劲儿想一试。我们约定“师生共写随笔”先坚持两周。没想到这约定没有让我再去催促作业,没有谁在课堂上让我生气。两周后学生在证实“有行动,就有收获”时课堂上脸上浮现的是肯定和赞许。直到现在我们约定的“师生共随笔”已有班级成立的“青苹果文学社”和我初步装订的《师生随笔选录》的书本雏形。共计选师生随笔三十多篇。学生看到自己劳动成果的欣喜正在改变着学习方式,老师看到自己的成果也正在改变着自己的教学方式。我们的课堂已出现和谐的场面,师生的关系,生生关系已开始融洽。我渴望着新教育专家能来到我们洪山九年制学校,也把我们学校作为他们的试验地,我天天渴望着这样的机遇。这不,机遇真的来了。
这次聆听海门新教育专家报告,我坦然多了,成熟多了,快乐多了。我认为“理想的课堂”是不应该有固定模式,因为任何模式的东西都会讨人生厌的。符合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的课堂就是理想课堂。今后,我不会去从众,搞形式主义的,我要用新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快乐多了是因为我也喜欢写教育随笔,吴勇专家给我指点了迷津。
当我走出安大校门,不由得脑子蹦出一句话:走路比坐着要好,学习比玩耍要好。(洪山九年制学校 林俊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