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教育随笔:顺应教育“新”与“变”

时间:2014-06-06 10:59  作者:源自:
 

2014年春,根据汉滨区教体局和五里镇中心校的安排,我带着崇敬的心情开始拜读朱永新教授撰写的《新教育》。当我读完第一章时,如春风佛面,欣喜若狂,仿佛吃下了兴奋剂,被书中的教育理论、教育观点、教育方法牢牢吸引着,于是我用两个周的时间认真研读了《新教育》,让我耳目一新,收获丰厚。

一个“新”字,改变了我对教育的认识。我从进入安康师范学习到参加教育工作,这三十四年来,经历了从一个学生到教师,从一个普通教师到一个比较优秀的教师,从一个教师到现在的校长的转变。我思考过,总结过,写了不少的经验材料,特别是2000年以前的应试教育,我亲身经历,2000年后的素质教育我积极参与,总认为教育就是通过教师、前辈的言传身教,把旧知识传承下来,以教师苦教和学生苦学、苦练为代价,使学生成为能做事、能生存的人。而《新教育》提出了,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对教育赋予新概念是传承、革新、创新、心灵、行动、幸福的星教育、信念教育,同时又给予教育的精神,即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由此,使我明白了,教师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为之追求的梦想事业,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不断改变自己,完善自己,丰富自己,使自己的生活五彩缤纷,在教学中,让自己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授人以渔,要站在教育变革的前列,加大学习速度,将学习作为最重要的事业需要,形成人人是学习的主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处,事事是学习之事的氛围,在学习中工作,在学习中生活,在学习中快乐,在学习中成长,努力成为学生感到亲切的、需要的、带给学生欢快的教师。

一个“变”字明白了改革的方向。《新教育》第三章讲了“四大改变”即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示范模式。实施素质教育这十几年来,我作为一个小学校长,曾多少次思考,学校的发展如何适应素质教育,2001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实验到现在成效微乎甚微,甚至将个别老师改的课堂教学无章法,四不象,新教师课堂教学乱碰头,造成学生一堂吼或不做声。2006年开始改变学校办学条件,为素质教育创造有利条件,花了大量物力、财力和精力,可是我们实验室教师和学生很少用,美术、音乐器材不会用,体育器材无法用,学生还是关在教室重复语数。今天我们才明白学校发展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这个目标的实现,校长的办学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每一位教师成为幸福的人。教师的专业,才能影响学生的成长,通过教师的精心教育,让每个孩子成为快乐发展、幸福成长的人。《新教育》还给我们指出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应从六个方面行动起来,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其中,营造书香校园是关键所在,是教师走向专业成长的基本点和落脚点。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合作共同体,使我们能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这样我们学校发展才能谈得上真正的发展和持续发展。

一场学习使我明白了管理的含义。我当校长24年,对学校的管理,也略知一二,首先是人、财、物、事的管理,其中也抓住了人的管理这个关键,但在长期的管理中,总是在“管”字上下的功夫很大,而忽略了“理”字,曾经借鉴了很多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经验,且自己也想了很多管理办法,制订了许多管理制度,管的教师见你害怕,校长的指令盲目服从,形成从表面看学校秩序井然,各项工作都能完成,但按《新教育》的理论观点来衡量,教师发展潜力不大,学生没有形成自觉学习、我要学习的习惯,这说明我的管理还存在缺陷,因此,我们要在管理的“理”字上下功夫,要加大学习力度,和教师、学生一起阅读,共同书写教育随笔,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范围,提高自己的能力,修炼自己的品德,靠自己的综合素质引领教师、学生奔向美好的未来,要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的参与到学校发展进程之中去,要善于欣赏教师的成功,不断扑捉学生成长的“闪光点”,以教师的成名和学生的成才而骄傲,要知人善用,把三流教师引领成一流教师,要当好“领头羊”、“介绍人”、“打火机”和“味精”,当好师生成长的“催化剂”,要围绕教师的需求和学生的需要而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少发表个人的主见,多听大家的建议,少“一锤定音”,多集思广益,使学校在和谐、默契、愉悦的气氛中发展,让我们都成为发展中的快乐人、幸福人。

总之,新教育的学习,是我开阔了眼界,提升了教育思想,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解决了我多少年的困惑,我将行动起来,继续努力学习,和我的教师们、同学们一起创造五里小学的未来。(汉滨区五里镇五里小学  王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