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立足学校、教师、教学实际,使传统的教育科研解开神秘面纱,走下了高台,从专家们的阳春白雪中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教师成为了研修的主人,使教师由教书匠到教研人的成长转变成为可能,已成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载体,它在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时下,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人人参与研修,个个专业发展成为一线教师的共识,但是,在校本研修大面积开花结果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部分学校,特别是一些山区边远学校,校本研修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听评说课层面上,在实效与方式上离规范要求尚有差距。笔者通过走访座谈,发现许多教师也都认识到了校本研修重要性,也有积极参与研修的主观愿望,却是老虎吃天,无从下手。笔者认为,对于教师而言,初入研修之门,最简单有效的研修方式就是两个字:读书。说到读书,笔者主要想交流九个字,即:读什么?怎么读?和谁读?以求抛砖引玉,问教于方家。
读什么?关注点是读的内容。我们应该注重读好三个方面的书。一是专业理论素养。包含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师德修养,课程标准等纲领项文件;二是学科专业知识。包括新的教育方法、观念,学科教学模式、教改实验,教学专业报刊等。如《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的教育理想》《名师最受欢迎的教学艺术》等。三是社会人文著作,包括文学名著、人生修养、文化经典、励志书籍等。读古贤美文,能让人长一些大气;读教育专著,能让人减一些匠气;读诗歌散文,能让人多一些灵气;读报刊杂志,则能让人少一些腐气。书常读,气自华。
怎么读?出发点是读的形式。读的方法可谓因人而异,读无定式,若要求得最佳阅读效果,必须做到精致阅读。精致阅读,也称知性阅读,这是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理念中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论述里提出的理论,是一种带有咀嚼性质的研读,他要求教师通过对书籍的聆听、梳理、批判、选择,在反复对话中,将书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到阅读者的结构之中,从而使原有的结构得到丰富、优化或者重建。通俗地讲,就是带着自己的想法去读书、思考,而不是被动的浏览获取知识,要读出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认识,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要将读书与实践紧密结合,能动指导,通过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读。
和谁读?孔子早就讲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吾师”的道理。我们教师在读书、研修中,要善于发挥群体优势,把校本研修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环节体现在共读、同思的读书活动当中。根本形式是以学校为单位,以学科教研组为基本单元,组建诸如读书会、读书俱乐部、读书沙龙等,将教师组织起来,共读一本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凝聚力,利用网络优势,建立读书qq群,把有共同爱好志趣的教师组到一起,达到建立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最终目标,使每位教师在共同体中读书、学习、交流、反思、互助、提升。
毋庸置疑,读书是基于学校本体、基于教师个体最简便易行的研修方式,也是最基础的一种方式,只有在认真读书、能动思考的前提下,才能谈得上反思发现问题,行动解决问题,进而走上“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螺旋式上升的行动研修之路。教师自身要加强阅读的自觉性与针对性,学校集体要为教师阅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的校本研修一定大有可为,前景无限。(叶坪镇中心校 白怀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