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教育随笔:把心修成图书馆

时间:2014-06-20 14:45  作者:源自:
 

在艳阳高照的炎炎夏日里,一群怀揣着骄阳般炽热梦想的教育“精英”汇聚在古城西安,接受由省教育厅、人社厅精心组织安排的“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首期研修班”培训学习——一次高规格的集中研修培训,很荣幸,能成为群英荟萃中的一员,与大家携手共进。

聆听报告——博采众长拓视野

近半个月的培训学习,有幸聆听到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教育专家的精彩报告,分享他们卓越的学术成就,感受他们从凡人蜕变为明星的艰辛历程,犹如品尝一顿顿丰盛的营养大餐,一次次,内心强烈震撼,一步步,心境引向高远。

陕西学前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牛文明博士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中指出:教育不能仅仅凭借爱心,也需要智慧。仅仅有对教育的热爱,不一定能胜任教学任务。谁如果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育者,谁如果愿意把自己的生命献给这一伟大而崇高的事业,那么,谁就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的人,成为热爱人、理解人、善于研究人的人,成为深刻地了解社会与教育相关的一切,并对人类社会未来充满信心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为使人类与社会变得更美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力量和生命的同时,使自己也变得美好。聆听牛博士的报告,让我顿悟:教师的道德水平和人格力量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正如托尔斯泰所言:“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个好老师;如果教师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

北京师大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吴国珍教授的报告《叙事探究和教师心灵成长》告诉我们:教师只有认识自我才能读懂学生,当老师远离了自己的本真也就远离了学生和学科的内在生命,教育需要安歇在心灵的祥和中,有了平等心,我们更能享受生命。她清丽脱俗地讲述,恬淡超然地阐释似乎有些禅意:静观明暗、悲喜、宠辱、成败、清醒觉知、净化内心、圆满智慧,自然散发喜悦轻安,无我的守望教育这块原野。唉!倾其一生来修为,也难以达到如此人生之高境!也许,年近六十的吴教授只是希望教师抛却功利,以平常心善待孩子,善待教育事业,并没有奢望教师的心境修炼到如此高度吧。

如果说牛文明博士、吴国珍教授的报告是教师修心养性的“心灵鸡汤”的话,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李云龙硕士的专题讲座《教研论文的选题要领与写作技巧》,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部副主任章健文老师的《凝聚历练 提升——建设名师工作坊的理论与实践》,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副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的《名师成长路径与教学风格的形成》,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立昌的《有效教学与有效教师的基本特征》,陕西省教科所教育理论研究室主任雷守学的《学科带头人如何做课题研究》,西安教研室小教研究部主任马俊华老师的《做好教学反思,提升实践智慧》,西安交大附小校长雷玲的《教师研修的领导策略》,陕西省教科所小语会副秘书长李琦老师的《语文学科带头人的能力提升策略》,西安市未央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于红梅的《有效评课与教研活动的组织》,这些知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为我们如何开展好教育各领域的工作献计献策,出谋划策,毫无保留地奉献他们多年积淀的人生智慧,丰盈我们的大脑,拓宽我们的视野。

短短的时间内,呈现出如此丰盛的文化大餐,来不及细细咀嚼,吸收,只有在以后的工作中以这些专家的思想和经验引领、指导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践行中慢慢消化。

博览群书——丰厚底蕴心致远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越轻松。”培训中,专家们不约而同都向我们传递出一种思想: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个读书人,不断提升自我的阅读力。他们指出,教师要读专业理论书籍,在学习中提高理论素养,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如钱理群著的《语文教育门外谈》、王丽编的《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张奠宇的《数学教育研究导引》、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及学科专业权威杂志等;教师要读大教育的书籍,因为学问愈是博大,教育的视野就愈是开阔。要通晓中国教育历程,读孔子、孟子、朱熹、蔡元培、陶行知等人的书。了解外国教育史,读读苏霍姆林斯基、苏格拉底、柏拉图、培根、杜威、罗素、皮亚杰、布鲁姆等人的书;教师要读哲学书籍。因为培养人首先就得了解人,洞察人的本性,而对人性的研究首推哲学家,哲学家们可谓研究或关心师道的“隐性导师”。教师还要读美学、心理学、管理类的书,如宗白华著的《美学散步》,唐全腾的《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罗兰.巴特的《提升学校的内力——教师一生读书计划》,英国史蒂芬的《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美国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等,教师更要阅读经典名著,从中汲取人文精神,不断丰富文化底蕴,浸润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在博览群书中丰厚底蕴,抚慰浮躁之心,在阅读中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在阅读中滋养底气,培养优雅、宁静的书卷气。

交流研讨——同伴互助齐飞翔

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学科工作坊,组织一批对本学科有浓厚兴趣的,有志于本学科教学实践和研究的中青年 骨干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组织校本研修活动,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共同进步。在这次培训中,我们的导师组织大家到后宰门小学、东前进小学参观学习,观课、议课,激烈讨论,思维碰撞,发挥集体智慧,为如何再次上好这节课出谋划策。大家还在一起就个人选定的小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向集体研讨,修改课题研究方案,群策群力,同伴互助启思路,为将来如何开展好工作坊工作进行“实战演习”。

自主研修——静心修炼强内功

在培训班开班典礼上,陕师院基础教育教师干部学院副院长王越群教授的报告《“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建设与首批学科带头人培养策略》中,大家已经领受到了肩负的责任。学科带头人,不仅仅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重任。不论是集中研修,还是远程网络研修,亦或是省外高级研修,开展工作坊活动,都要在自觉自主的前提下完成,只有无声的任务驱动,没有强制的硬性指派。一年的学科带头人培养时间,只有扎扎实实与导师跟进,在工作瓶颈处加强自主研修学习,静心修炼强内功,把自己锻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学科带头人,区域内领军人。

短短十来天的集中研修,辛苦而幸福;一年的培养期,任重而道远。相信,在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的精心安排下,在全国众多专家超前的前瞻性、殷殷的教导、渊博的知识引领下,我本来不再年轻的生命会迸发出催人奋进的动力,再度拔节、抽穗,静待花开。在研修班这个群英荟萃的大家庭中锻造自己,丰盈人生,把心修成广博、高远的图书馆。(培新小学 李玉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