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看到上学或放学时,接送孩子的家长把校门口围得水泄不通,我总是由衷地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啊!最近,我们刚好进行到一个关于父母之爱的教学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们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去了解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最终能够更深层次地感悟到父母的爱。
然而,我的授课心情却很沉重,因为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们的热情似乎很高昂,可进行拓展教学这个环节时,却出现了较大的反差。记得有一次我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大家能说说你们的父母是如何爱你们的吗?能列举出具体的事例来谈谈你对父母爱的感悟吗?问题提出后,全班鸦雀无声,孩子们个个低下头,生怕老师叫到了自己。
面对这一现象,我无比愕然。为什么生活中我们的父母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然而在课堂上学生却无话可说呢?于是,我开始启发学生们去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结果更让我吃惊。有几个同学虽然勉强回答了问题,却让人大失所望,因为都是相同的事例:一次生病了,妈妈背着我到医院看病……难道生活中孩子仅仅只是在生病时才能获得父母的爱?这一现象不由得让我想到了一个深刻的问题:我们的学生连父母的爱都感知不到,还能感受到他人的爱吗?还会有关爱他人的能力吗?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于是孩子们得到的疼爱也就特别多。过多的爱让孩子们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变得麻木,甚至成了一个只会索取爱的寄生虫!
课堂效果成了这样,我索性为学生们设计了一节“爱的感悟”口语交际课。我提前一天让他们用心去回忆,父母是如何把他们拉扯大的,最让他们感动的事是什么。第二天上课时,我按两个步骤进行教学:第一步,采取启发式教学,用列举法向孩子们介绍现实生活中父母无微不至关爱孩子的鲜活事例,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爱孩子方方面面的表现,让他们通过分析来感悟他人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爱。第二步,采取现身说法教学,让孩子们说说自己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又是一种怎样的爱。
有了前面的铺垫,这下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好多同学在述说中还掉了眼泪。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的叙述:“开学时爸爸没有征求我的意见,突然把我转到城里来上学。我得知此事时非常生气,也很不理解爸爸的行为。面对我的很多疑问,爸爸只是简单地回答‘以后你慢慢就会明白的’。当时我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很是气愤!通过在城里学校这两个多月的学习,期中考试我的数学成绩竟得了85分,这是我在农村学校从没得到过的成绩。我终于明白了爸爸可能是受‘孟母三迁’的影响,克服一切经济困难想给我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懂了这就是爱!”
像这样令我感动的发言还有很多,我沉重的心也开始轻松起来。是啊,孩子们终于明白了父母是如何爱他们的了,我为孩子们懂得了父母的爱而高兴。(汉滨区红旗小学 张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