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要闻动态> 头条新闻> 正文内容

汉滨区让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

时间:2018-05-25 08:07  作者:张维安 周濬源自:汉滨网

今日在汉滨区五里镇李湾村秸秆集中回收点看到,连日来收购的油菜等农作物秸秆堆积如山,双创办主任王海涛正忙着指挥打捆堆放。据他介绍,五里镇租用了5台农用车,聘请了10名装卸工人,挨家挨户到田间地头收购,再运送到集中点去。1台车一天6趟,5台车能收上20多吨,现在大约已经收了158吨。

为确保秸秆及时回收利用,汉滨区农业局在五里镇李湾村设立了秸秆集中回收点,采取“收集—转运—处置”的模式,组织陕西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富硒有机肥厂以每吨60元的价格进行回收,加强综合利用。

QQ截图20180524175449.jpg

在忠诚现代农业园区,一辆辆满载秸秆的运输车进进出出,运送来的秸秆经过粉碎、腐烂,转化为有机肥。园区负责人刘瑞红介绍说,忠诚园区对周边所有秸秆进行收集,经过处理后作为蔬菜大棚有机肥使用,这几天已经拉了32车,有50多吨。

走进百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培育基地,粉碎、拌料、装瓶、灭菌、接种……工人们正在制作食用菌基料,一旁的粉碎机轰鸣作响,一捆捆秸秆排放整齐。“油菜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了天然的肥力。目前,我们已经收购了50多吨,预计全年可以消耗1000吨。”公司负责人陈建国说。

类似秸秆回收这种场景,在汉滨区城乡随处可以见到,这正是汉滨区下决心、出重拳打赢秸秆禁烧“保卫战”的成功实践。

当前是油菜等春收作物集中收割季节,也是群众肆意秸秆焚烧的关键时期,秸秆焚烧一直以来是大气污染的“季节病”,汉滨区是农业大区,农作物秸秆量大面广。如何真正做到“秸秆禁烧”?只有堵结合,为秸秆找出路,引导农民变废为宝。

为了杜绝秸秆焚烧这一严重污染环境的陋习,保护好汉滨这片蓝天,汉滨区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区农业局及时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从秸秆禁烧、综合利用、舆论宣传、政策引导、监督检查五个方面对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切实将秸秆变废为宝。

QQ截图20180524175507.jpg

5月11日、14日,汉滨区农机局分别在大同镇、建民办召开了2018年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组织全区粮油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销售企业及各镇办农业服务站观摩了油菜机械化分段收获、农作物机械化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旋耕整地示范作业,推广普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同时选派了30名农业技术干部,深入各镇办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和技术培训指导工作。截止5月24日,已组织培训30余场次,培训镇村干部和农户1500余人,发放“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宣传彩页15000份,喷绘200张,宣传条幅500幅,出动宣传车辆30余辆,营造了秸秆综合利用的浓厚氛围。

同时,区农业局积极争取区财政拿出180余万元,购置了75台套大中型桔杆粉碎还田机,分配到各镇办实施秸秆还田作业。通过对全区秸秆利用企业进行摸排,区农业局在张滩镇王湾村、大同镇万良家庭农场设立了秸秆粉碎还田示范点;在关庙镇徐岭村设立了秸秆集中堆沤区;在五里镇李湾村、建民办忠诚村设立了秸秆集中回收点;在百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设立了秸秆生产食用菌示范点。

为了取得工作实效,区农业局把28个涉农镇办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落实到局属10个二级单位,由区农技中心、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区农机局对公路、铁路、景区周边的13个重点镇办重点巡查督办。

汉滨区通过机械化秸秆还田、集中堆放沤肥、推动企业回收利用等方式处理秸秆,力争2018年,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不但遏制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更让秸秆废品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渠道。

 

汉滨区秸秆集中回收点

地址:汉滨区五里镇李湾村(四合桥头左转),每吨收购价60元

联系人:陕西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富硒有机肥厂负责人张向东

电话:15995902081

五里镇双创办主任王海涛  电话:13679156171

汉滨区农技中心主任陈绪彬  电话:13891598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