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涛同学所在的西安工业大学——万马奔腾团队,在7月24日江苏苏州第五届“台达杯”高校自动化设计大赛中,喜获二等奖!”
得知这个消息,作为包联干部的我,发自内心得替这个小伙子高兴。
李锦涛,来自江北办水田沟村一个贫困家庭。父亲,只有小学文化,因为身体原因,不久前离开建筑工地,踏进了“收破烂”的行当。顶烈日冒酷暑,每天最多的时候也只近百元收入;母亲,身患甲亢疾病,为了这个家,多年同样奋力地挣扎着,在大修厂附近一家餐馆打零工,月收入1500元。为了控制病情,她每月必须去西安复查,路费、药费、住宿费……家里原本微薄的收入所剩无几。
李锦涛还有个懂事的妹妹,在2016年,也就是李锦涛考上大学的第二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哥哥就读的大学——西安工业大学。供养两个大学生上学,对普通家庭而言,本就吃力。对贫困家庭来说,更像是一座大山,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们上完大学,我们就是吃了没文化的苦,不能让孩子们走我的老路,吃没文化的亏。”纵使家境不好,李锦涛的父母从未在孩子上学的事儿上犹豫片刻。质朴的话语背后,饱含的是父母的盼头和期望,更凝聚着父母辛劳的汗水和付出……
因为是在册贫困户,新生入学时,政府发放的补助款给这个家庭解了燃眉之急;在学校,兄妹俩申请了助学贷款,压在父母肩上的担子略微轻了些许。父母二人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一点钱,都寄给了上大学的兄妹俩。
助学贷款,终归要还。好在兄妹俩知道父母的辛劳,知道家里再拿不出钱来,每逢寒暑假,勤工俭学成了唯一的选择。尽管很苦、很累,兄妹俩学习却一点没耽搁,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这次李锦涛参赛,取得佳绩,就是送给父母最好的“回报”。
在这对兄妹俩身上,我看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感受到了一股韧劲儿,他们知道自己应该走怎样的路,他们更知道“物质贫困是暂时的,精神富裕才是根本。”而这足以点亮他们心中的明天。
自强不息,就像是他们家族的精神基因,俨然已经传承给了兄妹两人,在他们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衷心祝愿这对兄妹在求学道路上越走越远,实现他们心中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