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要闻动态> 镇办动态> 正文内容

吉河镇:以家人相待,用真情帮扶

时间:2019-09-02 14:04  作者:张凡源自:吉河镇

汉滨区吉河镇高水社区,高高的山,潺潺的水,美丽而宁静,1997年出生的小伙张恒之便在这里长大。从小到大,张恒之既有父母的呵护,又能得到奶奶的疼爱,一家四口平淡却温馨的生活着。可是,在他高三那年,一切都改变了。

2014年,张恒之的父母几乎同一时间被确诊患有癌症,家里的两个顶梁柱倒下了,就等于断了一家子的经济来源,即将面对的还有高额的治疗费用,这对于年迈的奶奶和马上要参加高考的张恒之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和无法承受的现实。当时,得知消息的镇村干部随即赶到张恒之家核实情况,通过镇村两级的研判,该户最终被识别为低保贫困户,帮扶干部经常鼓励他要克服困难,奋发图强,今后能够大展宏图,靠知识来改变命运。

在距离高考仅剩不到两个月的时候,张恒之的父亲撒手人寰,在最后冲刺的关键时刻,张恒之化悲伤为动力,去除一切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超一本线,被西北政法大学录取,帮扶干部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资助政策为他申请了5000元的助学金,吉河商会通过捐资助学公益活动赞助了他一笔学费,爱心企业家承诺大学期间每月资助他500元生活费……政府的政策帮扶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扶贫济困,解决了张恒之进入大学的后顾之忧。同时,干部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让他深受感动,为他展示了基层干部待群众如家人、视工作为己任的正面形象,使他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让他萌生了一个新的梦想:待学业有成后,要成为像他们一样能帮助他人、对社会做贡献的人。

刚刚入学不久,从家里传来母亲去世的消息,张恒之在父母相继患病后的这段日子里,第一次留下了眼泪。走在绿树成荫、书香满溢的校园里,经历过风雨和磨砺,越发强大的张恒之擦干眼泪,昂首挺胸,带着家人、干部、社会爱心人士的关爱和期望,勇敢的向前走去。据了解,今年应届毕业的张恒之已顺利通过某市公务员笔面试。

 

来自三河村的女孩小娟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前不久,镇党政办收到一封她寄来的感谢信。在她三岁时,母亲因意外离世,从小她便与父亲相依为命,2014年家里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镇上对他们原有住房实施了危房改造,一家人顺利脱贫。正当她对未来的生活满怀憧憬,盼望毕业后能靠自己的能力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时,父亲却于去年10月份突发心脏病永远离开了她。正值青春年华,即将走出校园施展抱负,她却早早的就体会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可是从信中的字里行间,却感受到的是她的感恩之情和立志的决心。

“我是不幸的,不幸的是在失去了母亲后又失去了父亲,但同时我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得到了各位领导的爱护和帮助。郭放军叔叔、何书记、杨镇长,还有村干部们待我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至的关心,教育我如何做人;爱心企业家杨联菊妈妈资助我大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让我能顺利完成学业;还有很多把我当妹妹一样爱护的哥哥姐姐们,你们就是我将来奋斗的榜样!我会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成为一名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用实际行动来感谢和回报你们。”

        脱贫攻坚,是一座座安置社区拔地而起,是产业园区带动贫困户增收分红,是孤寡老人老有所依,是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更是在帮扶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真情的联系。在吉河镇脱贫攻坚的这几年里,帮扶干部充当着贫困户的子女、兄弟姐妹甚至父母的角色,将干群亲如一家的真挚情感渗透到了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中,而帮扶干部也成为了广大贫困户心中可以依靠和信赖的亲人。以家人相待,用真情帮扶,在脱贫奔小康的幸福之路上,我们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