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汉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对区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7号建议的复函
麻清雅代表:
您在区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乡村规划编制问题。近年来,我区按照“依形就势,合理选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因地制宜,尊重民意;彰显人文,留住乡愁”四项原则,对新建农村聚居点的选址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环境改造,传统民居改造以及现代农房改造三个方面进行引导,使新农村规划建设与农业生产、产业发展相结合,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形成丰富多彩的农村风貌,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配套的均等和共享。根据省、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要求,按照美丽宜居村庄、一般村庄、分散型村庄、已纳入城镇规划区村庄四种类型统筹安排,科学指导,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规划工作的通知》,稳步推进和规范提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全区共涉及编制村庄规划总数262个,编制完成村庄规划184个,村庄规划覆盖率达70%,其中编制美丽乡村规划2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规划6个。下一步,我区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相关要求,创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协调性,统筹考虑人口布局、旅游开发、环境提升、文化内涵、民居改造和产业发展,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科学分类,合理布局,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二、关于强化基层基础问题。近年来,我区坚持把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全面推进以党建促发展、促脱贫,对所有贫困村派出由各级帮扶部门干部担任的第一书记,原则上一定三年不再调整;同时,结合村“两委”换届和大学生村官选派工作,为贫困村配备大学生文书助理,夯实基层力量。实施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先后开展了“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亮牌对标争先锋”等系列学习教育活动,重点组织各级各部门党组织进行对标整改和学习提升。大力推挤“新民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发展氛围。下一步,我区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驻第一书记,全力实施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和后备干部培养“雏燕工程”,实施农村党员“双带行动”,鼓励和支持党员带头脱贫致富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充分发挥基层基础作用。
三、关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近年来,我区立足贫困实际,统筹考虑脱贫攻坚和区域长远发展,系统谋划贫困村、非贫困村的项目建设。紧盯“镇通等级路、村通客运车、百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目标,投资5.8亿元,两年建成125个村488条1218公里村组路,改建县乡公路90余公里,新建桥梁1000余米。投资1.12亿元,实施116个村326个安全饮水项目。实施125个村农电改造,建成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53个、文化活动场所139个、校建工程32个。特别是今年,我们聚焦目标任务,做到工作早谋划,项目早实施,截至目前,当年计划脱贫村道路建设已完成路基检测573公里,路面硬化350公里,分别完成工程进度的75.4%和46%;实施农电改造项目22个,已完成进度63.7%;人饮工程已完工83处,正在施工34处;69个标准化村卫生室项目全部开工,已建成将投入使用13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得到迅速推进。下一步,我区将继续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系统谋划、统筹实施,严格标准、狠抓质量,加快完善配套水电路网等相关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生活环境品质,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三、关于发展观光休闲产业问题。近年来,我区产业发展坚持“长短结合、接二连三”的发展思路,优化产业布局、统筹推进发展、加快产业融合。积极争取农业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以白马石园区为中心,建立以“园区种植+园区观光+生猪养殖+有机肥加工”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挖掘增收新潜力。根据全区各镇办产业发展特色和实际,围绕畜牧、魔芋、茶叶、核桃、蔬菜五大主导产业及中药材、食用菌、养蜂等特色小众产业,明确了7条产业发展线路图,优化产业布局。同时,在7条产业线路图的基础上,系统推进基地建设,特别是在贫困村建设五大主导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小众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链条,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目标,推进全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下一步,我区将全力加快产业链条的完善和延伸,推进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带动贫困户实施产业脱贫,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五、关于乡村人才引进问题。近年来,我区深入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加快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健全完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树立起了引进聚集人才、培养使用人才理念,从优化环境、服务人才着眼,从创新扶持激励措施着手,大力实施人才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培育增量与盘活存量相结合,引进高端人才,盘活现有人才,建立好汉滨人才库。二是用好本土人才。根据全区农村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区上设立了畜牧、茶叶、蔬菜、核桃、蚕桑人才工作站,在村镇建立人力资源服务网点,建设集职业介绍、人才交流、创业开发等于一体的服务信息平台,及时为当地群众提技术信息和就业服务,充分发挥当地“土专家”等能工巧匠的作用。同时,围绕养猪、养羊、养鸡、养蜂、烤烟、茶叶等产业,大力开展职业农民培育,累计培育职业农民3000余人,其中认定数1068人,高级职业农民46人,中级57人,建立实训基地17个。三是引进扎根人才。针对部分地处边远、条件艰苦的镇机关和教育、医疗、农技单位“招人难”“留人难”问题,我区在人才招录时,对报考上述地区考生适当降低报考职位的学历要求和专业限制。整合实施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等项目计划,优先向镇村配备,不断地从大专院校为镇卫生、教育等引进人才,推陈出新,补充新鲜血液。下一步,我区将继续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创造人才集聚“洼地”和发展高地,围绕乡村振兴,抓住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重点环节,完善政策激励措施,健全工作机制,优化创业环境,打造最佳创业氛围,从技能培训、职称评定和创业扶持等方面做好服务,为我区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
目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刚刚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分工方案》,《安康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征求意见稿)》正在征求各方意见,我区将结合省市相关要求,积极编制汉滨区乡村振兴规划,充分吸纳各方意见,集思广益,确保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编制。最后,感谢您对区乡村振兴发展事业的关心,欢迎今后多提宝贵意见,以促进我区改进工作。
安康市汉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