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题目 关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领协代表 麻清雅 所属代表团 第八代表团
正文

关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提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结合脱贫攻坚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结合当地实际,解决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转变发展理念,将工作做实做细,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

针对乡村振兴,提出以下建议:

1.首先乡村必须有一个合理布局科学的规划。结合一些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有规划的村庄与无规划的村庄差别非常大。但乡村规划面积有限,多在几平方公里的范围之间,所以不可能像城市那样非常明显地划分各种功能分区,而是应在较为有限的区域内容纳比较齐全的所需功能,这就要依据乡村的自然特点可以一村一规划,也可以将毗邻的几个村统一进行规划。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强化规划管控和技术指导,努力让规划风格统一,建筑风貌协调、乡村特色鲜明”,因此,在规划设计时,一定要根据农村自然条件、乡村特点来规划设计景点与建筑,不能盲目模仿城市建筑,只有有特色美感的景色才会大大吸引外来观光者。

  2.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结合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一个村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坚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因此,应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结合2018年村两委换届,选出愿为群众办事能办事会办事团结的村集体班子,提升村两委班子整体水平。同时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应该在政府主导下着力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方式,合理确定自治边界,创新自治的方式方法,使自治合理有效。

3.结合脱贫攻坚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主要应加大对村庄的水、电、道路、下水道、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村庄的硬件服务水平逐步与城市看齐,提升村庄生活服务品质,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才会实现。

4.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养老等特色优势产业,搞田园共同体。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安康入选中国养老城市50强”,我们应充分发挥好我们山好水好物产好的优势,在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的村庄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单纯地靠农业,农村会一直穷下去。农村要振兴,必须要走综合之路,也就是田园共同体。要发挥乡村的多功能性,不能仅仅把乡村看成是农产品生产的地方,也不仅仅是农民居住的地方,它还应该成为城市的后花园,成为城市居民旅游观光休闲的地方,更应该成为城市居民退休养老的地方,如果把后两个职能开发出来,乡村振兴就有希望了。

5.吸引打工青年返乡。农村不缺资源,关键缺乏懂经营、能干又会干的人才。而那些在城里打工见过世面,又有能力改变家乡的人才应该创造条件吸引他们返乡。这些人在外见过世面,回到家乡带领村民致富,很容易找到致富门路。

 

回复

安康市汉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对区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7号建议的复函

 

麻清雅代表:

您在区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乡村规划编制问题。近年来,我区按照“依形就势,合理选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因地制宜,尊重民意;彰显人文,留住乡愁”四项原则,对新建农村聚居点的选址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环境改造,传统民居改造以及现代农房改造三个方面进行引导,使新农村规划建设与农业生产、产业发展相结合,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形成丰富多彩的农村风貌,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配套的均等和共享。根据省、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要求,按照美丽宜居村庄、一般村庄、分散型村庄、已纳入城镇规划区村庄四种类型统筹安排,科学指导,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规划工作的通知》,稳步推进和规范提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全区共涉及编制村庄规划总数262个,编制完成村庄规划184个,村庄规划覆盖率达70%,其中编制美丽乡村规划2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规划6个。下一步,我区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相关要求,创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协调性,统筹考虑人口布局、旅游开发、环境提升、文化内涵、民居改造和产业发展,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科学分类,合理布局,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二、关于强化基层基础问题。近年来,我区坚持把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全面推进以党建促发展、促脱贫,对所有贫困村派出由各级帮扶部门干部担任的第一书记,原则上一定三年不再调整;同时,结合村“两委”换届和大学生村官选派工作,为贫困村配备大学生文书助理,夯实基层力量。实施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先后开展了“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亮牌对标争先锋”等系列学习教育活动,重点组织各级各部门党组织进行对标整改和学习提升。大力推挤“新民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发展氛围。下一步,我区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驻第一书记,全力实施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和后备干部培养“雏燕工程”,实施农村党员“双带行动”,鼓励和支持党员带头脱贫致富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充分发挥基层基础作用。

三、关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近年来,我区立足贫困实际,统筹考虑脱贫攻坚和区域长远发展,系统谋划贫困村、非贫困村的项目建设。紧盯“镇通等级路、村通客运车、百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目标,投资5.8亿元,两年建成125个村4881218公里村组路,改建县乡公路90余公里,新建桥梁1000余米。投资1.12亿元,实施116个村326个安全饮水项目。实施125个村农电改造,建成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53个、文化活动场所139个、校建工程32个。特别是今年,我们聚焦目标任务,做到工作早谋划,项目早实施,截至目前,当年计划脱贫村道路建设已完成路基检测573公里,路面硬化350公里,分别完成工程进度的75.4%46%;实施农电改造项目22个,已完成进度63.7%;人饮工程已完工83处,正在施工34处;69个标准化村卫生室项目全部开工,已建成将投入使用13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得到迅速推进。下一步,我区将继续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系统谋划、统筹实施,严格标准、狠抓质量,加快完善配套水电路网等相关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生活环境品质,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三、关于发展观光休闲产业问题。近年来,我区产业发展坚持“长短结合、接二连三”的发展思路,优化产业布局、统筹推进发展、加快产业融合。积极争取农业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以白马石园区为中心,建立以“园区种植+园区观光+生猪养殖+有机肥加工”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挖掘增收新潜力。根据全区各镇办产业发展特色和实际,围绕畜牧、魔芋、茶叶、核桃、蔬菜五大主导产业及中药材、食用菌、养蜂等特色小众产业,明确了7条产业发展线路图,优化产业布局。同时,在7条产业线路图的基础上,系统推进基地建设,特别是在贫困村建设五大主导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小众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链条,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目标,推进全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下一步,我区将全力加快产业链条的完善和延伸,推进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带动贫困户实施产业脱贫,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五、关于乡村人才引进问题。近年来,我深入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加快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健全完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树立起了引进聚集人才、培养使用人才理念,从优化环境、服务人才着眼,从创新扶持激励措施着手,大力实施人才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培育增量与盘活存量相结合,引进高端人才,盘活现有人才,建立好汉滨人才库。二是用好本土人才。根据全区农村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区上设立了畜牧、茶叶、蔬菜、核桃、蚕桑人才工作站,在村镇建立人力资源服务网点,建设集职业介绍、人才交流、创业开发等于一体的服务信息平台,及时为当地群众提技术信息和就业服务,充分发挥当地“土专家”等能工巧匠的作用。同时,围绕养猪、养羊、养鸡、养蜂、烤烟、茶叶等产业,大力开展职业农民培育,累计培育职业农民3000余人,其中认定数1068人,高级职业农民46人,中级57人,建立实训基地17个。三是引进扎根人才。针对部分地处边远、条件艰苦的镇机关和教育、医疗、农技单位“招人难”“留人难”问题,我区在人才招录时,对报考上述地区考生适当降低报考职位的学历要求和专业限制。整合实施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等项目计划,优先向镇村配备,不断地从大专院校为镇卫生、教育等引进人才,推陈出新,补充新鲜血液。下一步,我区将继续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创造人才集聚“洼地”和发展高地,围绕乡村振兴,抓住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重点环节,完善政策激励措施,健全工作机制,优化创业环境,打造最佳创业氛围,从技能培训、职称评定和创业扶持等方面做好服务,为我区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

目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刚刚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分工方案》,《安康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征求意见稿)》正在征求各方意见,我区将结合省市相关要求,积极编制汉滨区乡村振兴规划,充分吸纳各方意见,集思广益,确保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编制。最后,感谢您对区乡村振兴发展事业的关心,欢迎今后多提宝贵意见,以促进我区改进工作。

 


 

 


                      安康市汉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