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大茶产业组织化程度的建议

题目 关于加大茶产业组织化程度的建议
领协代表 周启余 所属代表团 第六代表团
正文

关于加大茶产业组织化程度的建议

 

我区茶叶基地面积达16万亩之多,茶园面积之大,带动农业增收,助推脱贫攻坚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茶园管理不到位,加上技术水平不高,品牌繁杂低端,市场竞争力不强,茶产业链不配套,没有充分发挥茶业资源的效应,特别是加工与市场不配套,茶业原材料大量浪费,影响群众收入的增加,为了更好发挥茶产业效益,最大限度带动农民增收,建议:

一. 加大茶叶品牌的整合,统一一个品牌,增加市场竞争力。

二. 配套加工产业链,提高加工技术水平,新建精制加工厂,增加技术含量,提高绿茶红茶质量,增加夏秋茶采摘及加工。

三. 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大茶产业市场推销力度,形成市场销售联盟,畅通销售渠道,确保茶产品不滞销。

回复
 

                             

汉滨区林业局

关于对区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50号建议的复函

 

尊敬的周启余代表:

您好!您《关于加大茶产业组织化程度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汉滨茶产业的关注与支持。您的建议十分诚恳,也切合我区茶产业发展实际,所提之处也是我们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下面从我区富硒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我们今后工作重点回复如下:

一、富硒茶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省市加快富硒茶产业发展意见,把茶叶作为百万亩经济林果园建设的重点,按照“强基础、扶龙头、拓市场、提效益”的总体要求,坚持“市场带动、龙头领引、园区承载”的发展思路,强化推进措施,新建标准化茶园10万亩,截止2018年春全区茶园总面积达16.48万亩,春茶产量5620吨,产值11.2亿元,建成万亩茶叶示范镇3个、千亩示范村25个、示范园区37个,其中市级茶叶现代农业园区18个,建成大、小加工厂50家,sc认证企业数13家,市级知名商标数12个,陕西省著名商标3个,基本形成“15910园”和“三带两区”茶产业发展格局,汉滨富硒茶产业已经迈入追赶超越的快车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龙头不壮,品牌多而不优是我区茶产业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茶叶标准体系不健全,全区现有品牌14个,没有整合抱团形成合力,认知度和知名度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二是茶产业链不完整,表现在加工能力不足,整体加工水平不高,产品单一,生产时期短,造成单产低,效益不高。

三、今后工作实施重点

1、产业培训。结合茶叶种、管、采、制、销各项茶事竞赛活动以及企业经营,质量、品牌管理,每年培训10000人(次)。

2、基地建设。年均新建标准化茶园2万亩,低改8000亩以上,到2020年,使茶园面积达到25万亩,实现产值25亿元以上。

3、园区建设,五年内新建茶叶园区20个以上,重点示范园10个以上。

4、整合“陕茶1号”公用品牌。集中打造提升“陕茶1号”汉滨生态富硒茶品牌,充分发挥“区茶产业协会”、“陕茶1号产业联盟”职能,加快建立标准体系,申报注册“陕茶1号”证明商标,整合汉滨富硒茶品牌,营造“共享共赢,合力发展”的茶产业发展氛围。

5、加工体系建设。年均支持新(改)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35个,培育标杆企业3家。强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构建“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督”的发展体系。

6、新产品研发。积极组织开展“陕茶1号”工艺提高、红茶技改及生产销售等工艺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工作。

7、市场营销网络建设及管理,新发展安康富硒茶实体店、体验店(网店)30家,开展市场日常监督管理,积极维权。

8、宣传推介。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区内茶企融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城市、丝绸之路沿线城市,促进以“陕茶1号”为主打的汉滨富硒茶走向省内外大市场。

9、品牌建设。继续做好省名牌产品创建,省著名商标申报认定和质量持续改进工作,进一步强化产品质量安全及控制体系建设工作。

10、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申报争取工作。

再次感谢您对汉滨茶产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非常欢迎您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并监督和指导我们工作,推动汉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使其在全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应有的更大贡献。

以上答复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附:征询意见表。

 

 

                       汉滨区林业局

                        2018年7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