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技能培训助推脱贫攻坚的议案
题目 | 关于加强技能培训助推脱贫攻坚的议案 | ||||||
领协代表 | 汪成立 | 所属代表团 | 第六代表团 | ||||
正文 |
关于加强技能培训助推脱贫攻坚的议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2月16日召开的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指出:“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要加强老区贫困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授之以渔,使他们掌握一项就业本领,但这事要有一定的深度,要有针对性,要提供量身打造的就业培训,这就是精准扶贫。”就业是民生之本。技能培训是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助力脱贫攻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结合目前全区职业技能培训情况及脱贫攻坚的需要,通过实践调查、精准了解,截至目前全区有资质的培训机构18家。开设有电焊工、家政服务、中式烹饪、修脚师等39个专业以及种植、养殖等产业培训。连续三年,全区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4万余人,产业技术培训1万余人,我区劳动力转移就业达16.5万人次,年劳务创收约27.8亿元。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流动摊点”式培训,培训质量参差不齐。据调查了解,大部分培训机构为“摊点式”机构,资金投入不到位,不能满足学员在校培训,更无法实现“包吃包住”惠民政策, 校舍只是“摆设”,根据每年招投标的任务量,临时聘请教师,培训场所放在镇村活动室或者村小教室等,看似方便了群众,但培训质量及培训效果却大打折扣,因为方便,学员随意性大,空了来听听课,忙了就忙自己的。课堂纪律更是无法组织和管理,培训质量及效果可想而知。 二是不以就业为目的,培训形同虚设。通过回访,大部分学员一年要参加各部门组织的多种培训,培训没有针对性,为培训而培训,没有实现就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培训核桃、魔芋种植,大部分群众并没种过,也不打算种。培训养羊、养猪,也只是家里养几只而已,并没有达到增收目的。培训中式烹饪,只是学了几样拿手菜,提高了自己家人的餐饮质量而已。像这样的培训,对于群众就业增收,脱贫致富毫无作用。反而,在群众心里,形成了“培训么,就是那个样”的虚设,甚至觉得,培训误时误工,即使是“送技能+补贴”也无法改变群众长久以来对于培训的负面评价。如此循环,群众对培训的怀疑和排斥会越来越强烈,参与培训的意愿只会越来越低,我们的培训工作也是出力不讨好。 就业是解决群众增收的唯一途径,也是助力脱贫攻坚最直接、最得力的举措。因此,大力开展有效的技能培训,提高从业者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通过技能就业,最终达到致富目标,才是解决贫困劳动力脱贫增收的有效渠道。 一、政府部门大力推动,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汉滨区作为深度贫困区,有近11.6万贫困劳动人口,如何才能打破贫困僵局,这就需要我们在群众的从业专业上下功夫,精选专业,打造品牌,帮助群众选择具有市场前景的专业,再进行大规模的入校培训,确保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及行业标准。逐步打造具有汉滨特色的专业品牌。通过跟踪调查及近年来的市场需求,“修脚师”、“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专业,市场需求量大,可作为汉滨培训的主导专业。其中,“修脚师”和“家政服务”的门槛低、市场需求量大,对于贫困劳动力就有明显的优势。而汉滨区修脚师定点培训机构——安康环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创建于2014年,投资近220余万元,打造集培训、食宿、就业安置等一条龙服务体系,现有教职员工22人,可一次性容纳学员近200人,解决百余人食宿。学校主要以修脚师、家政服务两项技能培训为主,并与全国知名连锁集团公司陕西郑远元集团、陕西省家协会长单位西安海鑫家政服务有限公司以及安康、西安两地9家中型家政企业成为长期就业合作伙伴。自2017年9月承担“汉滨修脚师”培训任务以来,已开展10期培训,共培训学员800余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96人,通过培训实现转移就业率达到85%以上,自主创业开店6人。据外出从事“修脚”行业的学员提供的工资情况,首月平均工资3900——5200元,第三个月后,月平均工资达到4800——7000元。这不是个例,从远元集团工资报表的数据信息和学员的真实反馈以及“修脚师”门槛低、收入高、好复制等特点,都印证了“修脚师”这个职业可作为汉滨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的不二选择。因此,政府部门要大力推动,将此培训项目与脱贫攻坚工作挂钩,大规模开展“修脚师”技能培训。分解任务到各镇办,纳入年底考核。同时,联合安康各媒体,打开绿色通道,在各站点全方位循环宣传,动员群众,尤其是贫困劳动力参加“修脚师”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改变愚昧、懒惰思想,树立勤劳致富新风尚。 二、优选“保姆”、“养老”等抢手专业,打造汉滨家政特色品牌。精挑企业,保障就业。标准化培训是前提,优质企业是保障。政府部门应考虑与有实力、讲诚信的大企业合作,让群众培训完即可就业,娘、婆两家合力,打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就业渠道,为群众稳定就业、增收致富保驾护航。通过走访安康及西安、汉中等周边城市的家政市场。目前,需求量和用工缺口最大的是“全能型保姆”和“养老护理员”,相比较“修脚师”,这两种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稍有要求,这对于有一定文化基础,又不愿从事“修脚师”行业的人员,进行了补缺。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必须走专业化、标准化培训路子。加强培训机构的硬件设施建设。必须满足可同时容纳100人以上的就餐和住宿条件,且有相关专业培训的硬件设施设备。强化培训机构软实力。必须有专业的专职教师,执行行业标准化培训的同时,打造个性化定制培训,开设的课程应多元化,根据雇主需求,设置精品小课和岗前集训,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需求。让汉滨学员学会、学好,成为家政行业的抢手宝。着力解决学员的就业安置问题。培训是基础,就业是目标。培训机构要通过各种资源,按照“修脚师”培训的成功经验和就业模式,与优质家政公司合作,着力解决学员的就业安置问题。让企业成为学员最终的归宿和落脚点,实现落的稳,站的住,靠自己,能致富。二是突出品牌特色。如果能将“修脚”技能复制给“汉滨保姆”和“汉滨养老护理员”,那么,我们的“汉滨保姆”和“汉滨养老护理员”就比别的家政多了一项“修脚”技能。尤其是老年人,脚病发生率更高,自然,需求量也会更大。再加上,我们的标准化、个性化培训。这样,就为汉滨家政增添了其他家政没有的特色服务。 三、加大技能培训项目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技能培训项目资金倾斜支持力度,规范和完善技能培训保障机制,使技能培训真正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确保群众尽快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品牌打造绝非朝夕,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也非易事。需要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格局规划,以及参与的所有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务实狠干,方可为脱贫攻坚路助上力,插上翅,成为贫困劳动力脱贫致富的一条绿色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