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扶贫开发局
关于对政协汉滨区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
会议第014号提案的复函
杨勇委员:
您在政协汉滨区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关于精准扶贫的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现就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区扶贫开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尤其是对精准扶贫现状的反映令我局上下尤为不安。自2014年以来,在国务院统一安排部署下,经过区、镇(办)、村三级共同努力,在精准扶贫方面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准备工作,为全区更好地落实扶贫帮困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我区各项驻村帮扶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并取得一定成绩。然而,面对全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等实际情况,各项各类帮扶活动就显得有些乏力。在此,请求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不失望、无望,更不会是“水中望月”,反之,应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充分发挥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作用,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鼓励本土能人回乡创业,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改变家乡的生存环境,提升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幸福指数。
至于您提出的三点建议,我们一一进行了研究,并采取以下措施逐步落实。
一、落实政策,精心规划,打好脱贫攻坚战。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不断增加扶贫投入,采取多项措施,加大推进扶贫工作力度。
(一)研究制订落实政策。根据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要求,制订印发了《汉滨区扶贫开发工作文件汇编》,汇集了一系列扶贫政策措施文件。有效整合资源,集成政策,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支持,有力的推进了我区扶贫开发工作。
(二)精准识别,更新完善扶贫开发信息库。 2014年5月,我区对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75元(2010年2500元不变价)的贫困人口和农民收入、集体收入较低的贫困村开展摸底,依据“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开展数据采集到村到户、评议公示到村到户、措施完善到村到户、跟踪监测到村到户的“四到户”精准识别工作。严格按照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手册、数据录入、联网运行、数据更新九个步骤,精准识别出了我区67405户215909人和341个贫困村,录入全国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
(三)编报贫困村项目发展规划。各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配合镇村,进村入户,调查摸底,依据村情、社情民意和制定出符合当地特色的总体建设规划。在突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扶贫搬迁、村容村貌治理、培育职业农民和贫困户脱贫等七个方面,集中解决路、房、水、电、讯等基础公共设施和主导产业发展问题。目前,区扶贫开发局正在组织编制汉滨区“十三五”扶贫秦巴山片区规划、专项规划、行业规划和移民搬迁规划,用科学规划指导扶贫开发工作。
二、产业扶持,增强贫困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
(一)积极培育引进致富带头人。贫困村实现脱贫致富,关键要靠产业,增强贫困对象自我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积极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脱贫致富带头人,帮助农民解决种苗、技术、资金、销售等问题。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项目。如您所举县河镇枫树村,该村农业人口265户1104人,2014年识别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151户523人。贫困发生率为47.37%,帮扶单位为区国土分局,由于驻村帮扶工作2014年8月份才开始启动,帮扶单位已进村入户进行调研并因地制宜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您所提出的该村所遇的困难,帮扶单位正在协调落实中。同时,镇村也要积极主动提出我们的发展要求和思路,请帮扶单位协调帮助解决。
(二)创新机制,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工作。
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全区首轮启动175个村,其中:省级选派7个工作队帮扶6个贫困村;市级选派27个工作队帮扶26个贫困村;区直部门、恒口示范区及镇办帮扶143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村成立扶贫工作队,确定2—3名工作人员驻村帮扶。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每周至少到村到户1次,认真摸清所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不脱贫、不收队”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一是协助镇村开展了贫困户识别、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二是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找出致贫原因,帮助制定并实施贫困村发展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计划,引进资源、筹措资金、协调落实、指导实施并监督管理扶贫项目。三是协调派出单位和党员干部、能人大户结对帮扶贫困户,全区6.74万户贫困户全部落实了干部结对帮扶工作。今年省市等帮扶单位积极协调各扶贫行业部门项目及资金帮扶,为全区贫困村引进各类资金1559万元。
(三)分类指导,加大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针对扶贫对象不同,实行精准帮扶、精准定理,基本做到“一户一法”的要求。一是扶贫小额信贷。积极创新信贷扶贫贷款到户机制,扩大农村青年创业、妇女创业小额贴息、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户联保等贷款种类范围,着力解决好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重点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种、养等项目。二是科技培训。加强就业技能和转岗培训,引进发展生产型、就业型项目,让贫困对象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三是结对帮扶。在全区开展党员干部与贫困户“手拉手、一帮一”等多种形式和结对帮扶活动,争取每一户贫困户都有干部挂钩,有具体化的帮扶计划和具体的帮扶措施,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三、落实帮扶责任,加大考核力度。
(一)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区牵头抓总、镇办具体负责和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工作机制,各驻村帮扶部门把本部门的惠民政策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形成工作合力。
(二)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定期监测贫困农户、贫困村的贫困状况、收入变化以及发展进程等情况,建立常态化的扶贫监测机制。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研究落实扶贫到户措施。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行兜底性的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提供医疗救助,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对因学致贫的贫困人口采取就学资助到户、社会助学到户;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就业辅助到户、生产扶助到户。力求做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都能享受到帮扶到户的政策措施。
(三)健全干部驻村机制。加大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力度,进一步整合下派驻村干部、镇办包村干部及村两委等力量,建立以“第一书记”为核心的帮扶工作队,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村支两委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村两委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信心和能力。
(四)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积极主动对接中省市扶贫开发相关政策,把对接工作做实做细,用好用足政策,努力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真正发挥好政策效应,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建设。
(五)推进项目建设。“输血”与“造血”并重,各帮扶单位要策划生成一批精准扶贫的大项目、好项目,因地制宜培育做强特色主导产业,鼓励企业通过实施村企共建项目、企业带动扶贫项目、基地带动扶贫项目等方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鼓励贫困群众发展增收项目,增加“造血”功能,通过“产业优”带动“百姓富”。
(六)抓好典型示范。积极探索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试点,典型示范带动,并不断完善,提升措施办法。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扶贫开发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关注和指导我区扶贫开发工作!
祝工作顺利!生活愉快!家庭幸福!
汉滨区扶贫开发局
201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