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善山区学校住宿条件,加强留守儿童管理的建议
题目 | 关于改善山区学校住宿条件,加强留守儿童管理的建议 | ||||||
提交日期 | 2019-09-27 | 提案来源: | 是否调研 | 是 | 提案类型: | 教科文卫 | |
提案者 | 丁礼儒 | 回复联系人: | 建议承办单位 | 叶坪镇 | |||
正文 |
案由: 目前,汉滨区山区学校因为学校布局调整和留守儿童的增多,基本上都存在着学生住校情况。经笔者调研,发现绝大部分山区学校学生住宿条件非常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专职生活老师管理;.二是条件简陋,只有简单的架子床等;三是缺少必要的取暖、热水等设施;四是文体活动设施不足。同时,山区学校又存在着大量的留守儿童,个别学校,留守儿童占比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山区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亲情关怀,他们性格上会表现为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寂寞无聊、偏激逆反等,不仅严重影响"留守儿童”本身的成长,也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如何进一步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加强留守儿童管理,使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近年来.各级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着若干问题。解决此项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必须要发动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聚力留守儿童管理,形成合力,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为此,提三个方面的建议。 1、学校要想方设法改善办学条件 ,给“留守儿童”播撒爱的阳光 学校要通过各种手段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一年办一件大事,使学校住宿条件逐年改观,花大力气解决学生喝热水、冬季取暖等问题,扎实实施好"营养餐”、“蛋奶工程”等民心工程关爱关注留守儿童,把对留守孩子的亲情教育、人格教育渗透到学科课程教育中,通过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受友情、亲情的温暖,培养留守孩子自尊、自立、自强的人格。具体可以通过实施“结对子”帮扶活动、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对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体活动、加强家校联系发挥现代媒体优势等方式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为“留守儿童”营造-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活动中,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2、社会要关心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环境 要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教育,关爱关注留守儿童的舆论氛围,积极倡导爱心人士参与教育公益事业。发动青年志愿者与留守孩子结对子,妇联、社区协助办好家长学校,负责组织临时监护人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监护和教育能力。开展好"爱心妈妈”( “爱心爷爷”“爱心奶奶”)与留守孩子“结对子”的活动,要充分发挥“五老”作用, 发挥志愿者、农村老党员、优秀的教师、村干部作用;将留守儿童关爱和社会主义新民风建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关部门要与学校密切配合,对可能影响留守孩子成长的不良环境进行监控,尤其是娱乐场所、网吧、游戏厅,为留守孩子砌起一道健康成长的防火墙,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探索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如优秀退休教师、镇村干部、老党员等),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成长服务。 3、政府要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办实事 要从根本上改善山区学校住宿条件,做好留守孩子的管理,政府责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是真正按中央要求加大农村中小学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科学进行布局规划调整,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办好寄宿制学校,在师资队伍配置上设置生活老师管理岗位编制。具体来讲,一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在本地上项目,使农民工能够在本地找到工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让日益兴起的外出务工潮流变成回乡创业潮,从而增加就业机会.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留守儿童数量。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二是加大教育投入,发展农村教育,让“留守学生”得到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政府要在经费、师资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确保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相对稳定,为留守孩子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是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学生”有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