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学校的玉兰花、桃花、海棠花正开得如痴如醉,热闹非凡,我们暂时还不能细细欣赏,但我们坚信:三月不见,四月定会相逢。疫情,让2020这个本是一个蕴含爱意的数字,增添了一份慷慨悲壮和沉重坚定。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我作为一名一线教育者,和众多老师一样走上了线上教学之路。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线上教学更是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清楚地记得在线上教学实施初期,很多家长怨声载道,各种担心与困扰不绝于耳,有软件不会下载使用的,有缺少硬件设备的,有担心影响孩子身体和心理健康的,也有因为要复工复产,没办法照顾孩子学习的……班级微信群里抵触声音一片。那段时间我也是焦头烂额,每天手机不离手,不是在微信群里教大家如何下载和使用钉钉软件,就是安慰和答复家长们的疑难问题。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想,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家校携手不懈的努力,全班绝大部分的孩子已经走上学习的正轨:每天健康打卡,在线听课,做眼保健操,作业本提交等都能按时完成。可有一个叫哲哲的孩子,却一直没有按时学习,甚至连钉钉群,微信群他都没有进来,真是让我犯难。哲哲是一名留守儿童,他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使用的是一部老旧的老人机,奶奶在开学初留给我的电话号码我一直都没有打通过,记得有一次体育课上哲哲流鼻血了,殷红的血液从鼻子里不断往下滴,看着挺吓人的,我们在校医务老师的帮助下,终于帮她止住了鼻血,可他的衣服却被弄脏了,我联系他的奶奶,赶紧到学校来一趟,给他送件衣服,可谁知电话那头一直是无法接通状态。经过联系班里附近同学的家长,才在田地里找到了正在除草的奶奶。奶奶来到学校,经过现场测试:她的手机只能打电话,不能接电话。自那次以后,我就一直建议哲哲奶奶换一部智能手机,方便联系。可建议归建议,老人自有老人的苦衷,没有工作,手脚不灵便,干不了体力活,还要负责孙子的衣食起居,日常开销。哲哲爸爸没有手艺,在外务工只能勉强维持自己生活。生活的苦,压的这个家庭喘不过气来,我不再说什么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趁着上学放学之际和哲哲的奶奶多交流几句,把每天微信群里面的文字变为口头的语言,和她面对面的交流,在哲哲的学习上倾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可现在面对非常时期的线上学习,哲哲怎么办呢?
“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我在心里如是说。在疫情的关键期,我们无法出门,也不能去接触他们,间接的问候电话也只是杯水车薪。居家的日子里,我将每天学习的内容整理了详细的笔记并暗暗拟定了对困难学生的个别辅导计划。 随着疫情的好转,人们的复工复产,在2020年植树节的这一天,趁着春意盎然,学校的白玉兰欣然绽放之时,我和数学代课老师,决定去为哲哲送教上门。去的决定是艰难的,尤其疫情虽缓解,却并未解除。但牵挂的心,还有那份责任,从内心深处鼓动着我还是应该去而且必须去。考虑疫情缘故,我事先和数学老师做了充分的防护措施和预案,并征得了班级家委会的同意,踏上了送教上门之路。金子般的阳光洒满大地,道路两旁青草花香泥芬芳扑面而来,鸟儿啁啾枝头戏,蝴蝶翻飞在花间。大自然的一切在春光里都是那么迷人。很久没有出门来感受如此美好的春光了,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哲哲家。屋子的门大开着,我们走进大门,她的奶奶立即从里屋走出来,迎接我们。哲哲见到我们,认认真真地给我们行了一个鞠躬礼,这是我见过他行过的最标准的礼仪。还没等我开口,他的奶奶就非常难为情的说:“都怪我的手机不争气,一直和你们联系不上,我人老了也不会用,听说都在学网课呢,我也很着急,这不,前几天他爸爸给我快递回来一个淘汰的旧手机,您帮我看看能用不?”我如释重负,终于有智能机了。充电、开机、下载钉钉、入微信群、存储号码,一系列的工作就这样轻松搞定。我们一遍又一遍教他如何正确规范的使用,小到每一个步骤,先示范,再让他自己操作实践,孩子对新鲜的事物十分好奇,学起来就是快。接下来我和数学老师把之前他落下的功课给他做了逐一的辅导,嘱咐他利用后期网课时间大踏步追赶上来,只有自律,自觉学习的人才会在这次抗疫战斗中保持胜利。
满满的一天结束了,哲哲奶奶颤巍巍地拉着我们的手,感谢的话不绝于耳,非要留我们吃饭,我们婉言拒绝了。走出门,太阳已经渐渐西沉,落日的余晖洒在我们身上,依然是那样的温暖。(汉滨区江北九年制学校教师 李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