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不脱贫,我就不离村”这是汉滨区县河镇白垭村第一书记王猛在党员大会上的表态。自2018年3月担任县河镇白垭村第一书记以来,他与白垭村融为一体,以“群众增收”为着力点,聚焦脱贫攻坚“576”标准,苦干实干加油干,该村2019年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走基层、访农户,寻找“致富钥匙”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初来柞到的王猛,曾是汉滨区县河镇迎风九年制学校的一名优秀教师,对于脱贫攻坚这项新工作,他充满着激动和胆怯,因为面对组织的信任,群众的期盼,他不能让组织群众失望,让自己无为。他认真履行职责,按照“帮扶谁、怎样扶、谁来扶”思路,边学习政策,边走访入户,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实实在在的掌握村情民意,理思路、定规划,建立了全村贫困户详细台账,帮助群众解决急事难事揪心事。他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白垭村300户1056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0余件,处理解答疑难问题10余件。
抓班子、带队伍,建强“红色堡垒”
农村要发展,关键靠班子,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他身体力行,时刻牢记第一书记的职责,带领村“两委”班子全面走访排查和化解村内各类矛盾纠纷,凡是村里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采取“一事一议”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公开信息,方便群众联系,加强班子内部团结,交心通气、形成合力;他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发展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凝聚了力量,提振了信心,有力宣传了党的好政策,撬动了老百姓的思想观念,推动了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
寻路子、添措施,打开“致富门路”
村富必先民富,民富才能村强。他深知只有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他争取资金4万余元,购买培训教室桌椅70套、台式电脑、打印机、投影仪、黑板等设备,建起白垭村产业培训教室。成立“安康椿小川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产业引导专项资金111万元,苏陕协作专项资金80万元,落实退耕还林1597亩,香椿产业种植园1000亩,拐枣种植800亩,板栗园、茶园改造500余亩等。争取各类帮扶资金近70余万元,修通产业路2.5公里,安装路灯34盏,建成800平米村活动广场等,白垭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实现“在家学技术,村内即就业”的目标。
转民风、聚人心,狠抓“扶智扶志”
民风正,脱贫赢。他紧紧抓住发挥群众内生动力这个“牛鼻子”,多次召开党员大会、群众大会和院落会,宣传党的好政策,亲自组织策划并主持两场大型文化惠民演出及表彰活动,争取价值5万元爱心超市物资,组织开展冬季“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等活动。争取资金4万余元,因地制宜美化绿化1000余、安装宣传栏11块,有力推动了农村新民风建设,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在扶贫路上,王猛为人谦虚和善,工作一天不耽搁,一刻不懈怠。他带领着安康教师进修学校帮扶工作队让贫困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他对老百姓的一片赤诚之心赢得了白垭人的交口称赞,成为了群众心中最可爱的“王书记”。(安康教师进修学校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