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教育叙事】别戳破那蓝色泡泡

时间:2020-11-16 11:23  作者:源自:区教体局

说起小L同学,一张灿烂中透着羞涩,羞涩中透着认真的笑脸立刻浮现在眼前。注意到小L同学,是在一次确认班级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给予生活补助时。我刚点到他的名字,他猛然站起来“老师,我不想当贫困户。”我一愣,随即好奇的问他为什么?他一脸认真的对我说:“因为我觉得这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我觉得我可以靠自己。”我心头一颤,班上近一半的学生都在确认名单里,唯有他站起来说了这番话。自此,我便对小L同学有了独特的认知。

小L同学除了爱笑之外,上课回答问题也是十分积极。课堂上,你总能听见他发表一些独特而新颖的想法和观点,令人眼前一亮。但是,慢慢的我发现,小L同学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尽人意,上课回答问题是总是不能清晰的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每次修改他的习作,也都让我头疼不已。他的文章虽然视角独特,感悟颇深,但自创的“新鲜”词语也是随处可见,颠三倒四的语序是更再寻常不过,批改他的文章总让我有种无从下手的无奈。

前不久,学校校报征稿,一大早,小L同学便带着他的招牌微笑来找我投稿。我顺手接过他的文章大致浏览了一遍,果不其然,观点独特却没有几句通顺的句子,自创的词语更不在少数。事实上,这不是小L同学第一次投稿,在我的记忆中,少则也有四五次,几乎每次都是因为同样的问题被打回。但是,他没有放弃。看着他充满期待的眼神,我不忍心再次告诉他不可以。

于是,便开始了“漫长”的修改之路,我把他不通顺的句子和自创的词语的圈出来,让他去修改。不一会,他又乐呵呵的来找我,满心欢喜的把修改后的文章拿给我。我看了一下,圈出来的地方依旧词不达意。我再次耐心提示他应该怎么表达,他再回教室重新修改。就这样,反反复复了三四次。最后一次,他走进来的时候,满脸沮丧,两只手不自觉的抠着作文本,耷拉着脑袋吞吞吐吐的说:“老师,我…我不想投稿了,我…我不会改。”我心里一惊,本想告诉他那就算了吧,但又于心不忍。于是赶忙安慰他不要放弃。接着,我让他站在我旁边和我一起修改他的作文,我先让他说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引导他使用恰当的词语,最后再把语序进行调整。不一会儿,他的脸上又洋溢出了认真又羞涩的微笑。

修改完后,我将小L同学的“成果”做成电子版准备投稿。投稿前,我把他喊到电脑前,让他认认真真的读了一遍自己的“成果”。我告诉他:“无论这次习作会不会选中,你都已经成功了,希望你一直保持对写作的热情。”小L同学低着头抿着嘴巴认真的点了点头,一溜烟儿的跑了出去。

一周后,校报发行了,小L同学的习作登在了校报上。上课时,我特意表扬了他,他依旧是那羞涩又认真的微笑。我想,也许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蓝色泡泡,或是一个大大的梦想,或是一份小小的期许。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要去戳破那蓝色的泡泡。(汉滨区大河镇大河小学 宋玉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