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上初中那会儿,正是考中专正火热的时候。我们每周上六天课,每天上8节正课,还有3节晚自习,两次课外辅导,每一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我们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去教室的路上。“知识改变命运”,那时早已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老师们经常对我们说,农村孩子要走出大山,跳出农门,除了考学,再没有别的路可走。于是我们一个个好学的学生每天都像上了发条一样,不知疲倦。老师们说,孺子可教!他们的劲头儿也就更大了,他们常常没有了上下课的概念,课间十分钟也“赖”在教室里不走,抓住一切时间给我们讲易错知识点儿,讲经常考的题目。那时候老师们的嗓子经常是沙哑的,但是一个个精神却好着呢,他们说自己累并快乐着。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师们的“抢课”了。凡是早自习、午自习、晚自习,或者是有老师请假了的空堂课,都会成为所有主课(语数外物政化)教师们“抢夺”的对象。“抢占”的方式也是不尽相同:他们或连上几节课也不下“火线”,不给其他老师有“抢课”的可乘之机;要么是乘着上课老师上厕所或回办公室拿东西,突然闯入,“占据”讲台,立即开讲,反客为主;要么是身强力壮者连拉带哄,连说带笑着,就把瘦弱一点儿教师请出教室;要么干脆就不打招呼,直接从教室后门而入,在教室后边黑板上,不声不响中,刷刷刷,写下一大版题目,让我们抄写下来,限时完成,弄得讲台前教师赶也不是,说也不是……
老师们经常说,到时候中专考试,只认分数线不认人,也许就是那几厘分儿,会让你与中专、技校失之交臂,从而改变你的人生走向。老师们都会反复地说,他们加班加点讲的那些东西,都是硬货,都是这些章节里极易出错的题,都是会经常变着法儿在考题里出现的题。那时候,我们很少看到有教辅资料之类的书,我们见过的、做过的课外习题,都是老师们精心选择或自己设计的题目,在自习课上,放中午、下午学时,教室前后的黑板上往往都是抄写满满的练习题。我们虽然也是苦不堪言,但同样是累并感激着,到哪里去找这么关心我们前途命运的人啊?
当然也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如此地热爱学习,我们班就有这么几位同学,他们说这种枯燥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很压抑,他们经常抱怨说,同学们一个个都学迂了,都不知道外边世界是啥颜色了。于是他们之中,有从后门溜走逃学的,也有变着法儿使坏的。记得有一次上晚自习,别的班都灯火通明,唯独我们班一片漆黑,少数同学一阵阵欢呼,说这一下终于可以不用上晚自习到10点半了。此时最着急的不是我们学生,而是我们的老师,好像这一天要是上不了晚自习,会给他们带来无穷的损失一样。有同学就说,肯定是电线老化了,短路了,干脆放学得了,等到明天再请学校电工来看吧!老师说,你们想的美,你们知道,你们今天晚上少上几节课,咱们班会与别班形成多大的差距吗?你们知道咱们班的科任老师会因为这四节课的缺失,后边辅导课的协调会多么困难吗!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校工马上就会排查,要是实在修不好,今晚上就是点蜡烛,也得上好自习,由不得你们!学校电工很快就来了,经过排查,发现是有学生故意把电线接头弄掉了,还把日光灯的启辉器给拔掉甩了!学校电工三下五除二,迅速查明了原因,并且修好了日光灯。班主任老师很是生气,一边继续上课,一边责令全班同学检举揭发,到底是哪位大神干了这么一件天理不容的事情!这事是谁干的,终究也没有查清,最后不了了之。但是大家明白了老师的态度,哪怕是停了电,点蜡烛也得上好自习和辅导课,雷都打不动!搞破坏,没有用!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这一代人养成的勤奋好学习惯,就是在老师们的“逼迫”下形成的!老师们的“抢课”,让我们夯实了各学科基础,提高了学习成绩,改变了人生之路!即便是当年没有考上学的同学,现在一个个也都是事业有成,不少人成了大老板,他们都说,这都要受益于当年老师们的严格要求和无私关爱。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外边曾经到过混不下去的边缘,但是回想起当年老师们的执着和坚持,回想起自己初中三年在教室里的坚守,和期间形成顽强毅力,终于挺过来了!他们总结之所以成功,最要紧的品质是,即便是在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们也一直在学着当年老师们“抢课”的精神,始终是“抢”着活干,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一直把客户的事情,把老板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靠勤奋、诚信、尽责的品质,赢得了老板和客户的信任,取得了事业的成功!
那时的我们很是好奇,老师们哪里有这么大工作积极性呀,我们以为学校一定会为他们发很多奖金。直到我上班当了教师以后,才知道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免费的,他们强大的动力都是源于老师们对学生无私的爱,源于他们的责任心。我后来听说,到了年末,学校老校长为长期义务辅导学生的老师们,每人称了两斤白糖,竟然让老师们感动地流泪。那个时代的老师们,物质上都很清贫,但是在精神上都很富有,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生,还是社会各界的人,对他们都很尊重。回望历史,也许可以为我们今天的教育之路有些借鉴吧!毋庸置疑,提高老师们的收入,让他们基本生活无忧,是让他们乐于从教,甘于做学生成长阶梯最基础的条件。可是物质条件满足了以后呢?物质一定就是万能的吗?人们人性中对物质追求的欲望会有封顶吗?其实在全社会倡导并最终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让教师们拥有高尚的师德,具有丰盈的精神世界,才是我们教育事业走向良性发展的关键之所在!(汉滨区江北小学 谭照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