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民初中校长周章群
建民初中地处城乡结合部,随着城市的发展,学校逐步演变成汉滨的一个“飞地学校”。学校现有三级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56人。特殊的地理位置,给学校的管理带领了严峻的考验。我们清醒认识到,建民初中如果不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就会人去楼空,就会辜负党委、政府和群众对我们的期望。为此,我们锐意创新、以干克难,我们坚持党建为引领,打造“一心向党,以党性为魂;一心从教,以师德为魂;一心树人,以立德为魂”的党建模式,践行“大胸怀,大智慧,大信心”建中精神,修师德铸大爱;不断完善“339德育、教学、校本”课程模式,行大爱教育,育大爱学生,落实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2021年,我们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和教体局的安排部署,全面落实“双减”“五项管理”和“课后延时服务”等新政策,迅速调整学校教育教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教育的改革,我们建民初中全体教职员工,将争做“四有”老师,传承我们的优良传统,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家长满意,党委政府放心的学校。
(二)汉滨高中西校区王密
在这特殊的节日里,我能站在这里发言,我深感荣幸!就在我刚刚上台前,收到一条学生的短信,他说:密姐,教师节到了,西校区的桂花开了吧,我想你了,想你陪我们在操场上奔跑的早晨,你鼓励我们:那些不能把我们打倒的,终将使我们强大!这句话陪我度过了三年高中生活,密姐,教师节快乐!”可是我们的第一次对话却是这样的情形:“王老师,你不要管我了,我爸爸妈妈都不管我,爸爸有了新弟弟、妈妈有了新家,我是个多余的。”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流下泪来,眼前这个十三岁的孩子独自坐在教室角落,不回家。我轻轻第走过去,坐在他的旁边,拉着他的手:“每位父母都爱孩子,但是有的不善于表达、有的因为忙于忙碌的生活没有时间表达,父母的每一份努力都是为了给孩子所有。你觉得难过的时候想想你还拥有王老师和所有同学对你的爱。我们也会陪着你。”孩子笑起来,问我:“那我以后能偷偷叫你密姐吗?”“能变年轻,我太高兴了!”我们一起笑起来。以后的日子里,每当他遇到生活、学习的困难,都会用交流本和小纸条的方式和我这个大龄姐姐倾诉,他敏感、善良,他有一颗向上的心,初三的长跑练习,他是跑得最起劲的那一个,他说,我要对得起爱我的人。
“密姐勇敢飞,三班永相随”这是三班人的口号;“考试之后还要端正做人”这是学生总结的我的口头禅之一;“恰似星月,有棱有角有温度”这是学生给我写的诗句;“是您让我浮躁的内心变得沉静,教会了我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这是孩子毕业的寄语。“教育的本质是向学生传递生命的气息”。这是我执教多年坚持的教育理念。
我的故事也是西校区每天上演的教育故事。我们的制度汇编第一页写着:“把课上好,做有专业尊严的老师,是最朴素的师德;把人育好,做有温度、有良知的教育,是最高尚的师德。”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以此为目标,孜孜以求,踏歌而行。
(三)张岭幼儿园张微
7年前,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回望过去从教的岁月,面对教学中的种种困难和沉重的压力,我有过欢乐、也有过忧愁,经历过挫折,也取得过成绩,我犹豫、彷徨过,但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教育实践中,在孩子们清纯的眼眸中,在家长的殷切期盼下,在党委政府的教导下,我逐渐领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这份责任,让我有了去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敢,一路走来,我为选择教育事业而感到光荣!
新时代、新使命,我们将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勤于实践,把学习作为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途径,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为全区的教师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系未来。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要无悔地坚守着“教书育人”这方沃土,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无私奉献之歌。老师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把教师节作为一个新起点,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齐心协力,奋发进取,为教育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共同努力!
(四)东关小学杨黎霞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是一个播种阳光的人,用关心、信任和激励,把阳光的种子撒进学生的心田。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学生的智慧还是品格都得不到充分或自由的发展。”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用自己的爱心去滋润、呵护孩子,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孩子,关爱每一个孩子,赏识每一个学生,力求每个孩子都有所进步,有所提高,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用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和方法,解决孩子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鼓励他们参加学校和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努力帮孩子们找回自信心,与他们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平等互助的关系,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争取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我们就是这样潜移默化间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以博爱塑造着每一个学生的灵魂。
一腔热血温故土,四季甘霖润嘉禾。做一名教师,这是我们今生无悔的选择。我们一定会认真学习,牢记人民和社会对我们的深情嘱托和殷切希望,切实把区委、区政府和教体局的关心和厚爱,转化为我们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强大动力,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尽职尽责、忠于职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脚踏实地,刻苦钻研,不忘初心,牢记责任担当,做“四有”好老师。为教育事业再添华章,为汉滨教育的宏伟蓝图贡献我们的力量!
(五)牛蹄九年制学校朱常春
2011年9月,我以一名特岗教师身份考入牛蹄镇牛蹄九年制学校。与我同去报道上班的11名特岗教师,如今仅我一人留守至今。10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在组织和领导的栽培和信任下,我从一名老师成长为一名校长。我10年的青春,虽然在这里流逝,但看着一批批山里的孩子通过勤奋学习,改变了命运,我为自己的坚守而深感骄傲与自豪!
在牛蹄工作的10年时间里,农村孩子们的真诚、质朴、勤劳的品格深深感染了我,他们期盼走出大山的渴望,深深触动了我和学校的老师。我们以不让一名孩子在求学的道路上掉队为底线要求,大力实施结对帮扶活动,竭尽全力解决学生们的后顾之忧。近年中,在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牛蹄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考入重点高中的比例逐年增高,老师们也在当地群众心里的分量越来越重,舍不得我们调走,想把我们留下来。牛蹄党委政府因势利导,成立了牛蹄教育基金会,当地仁人义士慷慨解囊,对扎根牛蹄的老师们和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力所能及的奖励。尊师重教,在这个偏远乡镇蔚然成风,我们的努力和付出,赢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尊重。时至今日,我深深感受到,我们乡村教师,如果能让山里的孩子们脚下有路,远方有光,我们必然会受到党委和政府的肯定,必然会受到群众的尊重和爱戴!
我想说:我热爱教育这份职业,我愿为这份职业奉献我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