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滨区培新小学分校,有这样一位老师,她如同四月的蔷薇,是那样的美丽迷人,又如校园围墙边的竹子谦逊有礼。她用心带班,以爱育人,努力做到亦师亦友的双重角色,思家长之所思,想学生之所想,她就是2021年被建民中心校评为优秀班主任的马丹。
用爱陪伴,关爱学生见真情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保障。在十二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马老师一直重视每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大家都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的说教就能培养出来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管理中。每接一个班,她都会制定出详细的班规,要求学生对照执行,使学生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在带一年级新生时,新书发下来之后,她会引导学生爱惜书籍,教他们为书本包上书皮,要求他们保持书本的干净整齐;会手把手地教学生课前怎样打开文具,课堂上眼睛什么时候看黑板和老师,怎样举手发言;学生的握笔姿势不正确,她会大手拉小手地一个一个教他们握笔;学生不会读长句,她会一句一句地教他们读书。平常她会发放小红花来表扬做的好的孩子,评比表现一直优秀的孩子为“学习标兵”,发挥孩子们的榜样作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带动全班同学树立良好的班风。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她常对犯错误的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不厌其烦。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真诚的关心学生,热心的帮助学生。每天清晨,马老师一到学校就和学生待在一起,她不是带领学生读书,就是给学生分享有趣的故事;中午,学生午餐时,在教室里总能看见她忙碌的身影,一边为孩子们盛饭盛菜,一边叮嘱孩子们要吃饱不能饿肚子;大课间,总是陪伴在学生左右,与她们一起游戏,一起开心玩耍。在生活上,她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个学生,时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注意健康;学生生病、受伤,她都会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及时送去就医;正因为她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有无私奉献、高度负责的精神,所以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家长的放心。
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做表率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会留心观察老师的一举一动,会细心倾听老师的每一句话,他们对老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因此,马老师很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每天要求学生做到的,她自己必须做到。例如:要求学生不迟到,首先她自己不迟到;要求学生不乱丢果皮纸屑,她看到果皮纸屑,就会弯腰随手捡起;教育学生讲文明礼貌,她会主动向学生问好,孩子也会自然地用礼貌用语来回答她;要求学生写好每个字,她自己在黑板上总会用心写工整;为了教会学生打扫卫生,每次打扫除时,马老师总是身体力行,与学生一起劳动,给孩子做好示范……学生在她的带动下,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讲卫生、讲文明、守纪律。她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行为榜样。
用心管理,班级活动聚人心
在班级管理中,马老师十分重视各种活动的召开,不管在哪一所学校任教,她总能带领孩子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同时根据学情的需要,她也会精心组织孩子们在班级开展各种丰富有趣的主题活动。例如:庆“六一”、庆“元旦”、跳绳比赛、讲故事比赛、写字比赛……让每位孩子在活动中尽情发挥,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每当班内发生一些违规现象时,作为班主任,她总是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召开主题班会,耐心地引导孩子们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从不会盲目地批评指责。每周的班队会,她都会如期召开,在班队会上,她通过自己的循循善诱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正因为这样,她带的每位学生都很阳光、自信,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注重沟通,家校共育促成长
前苏联教育家苏木霍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可见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是何等的重要,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
马老师利用家长会和班级微信群,经常与家长交流教育孩子心得。加强同家长的沟通交流,把热心送给家长,信任尊重家长,虚心听取家长意见。当学生在学校犯错误时,她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能理解家长的难处,不训斥家长,不把学生的错误转嫁给家长,尊重家长的感受,对家长做到温和有礼,以商量谈心的方式来交流教育孩子的得失。
在平时与家长沟通交流中,不管是优等生的家长还是学困生的家长,马老师都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对留守学生的家长,她也经常与他们通电话,发短信,向他们汇报子女在校的学习及表现情况,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如:她曾教过一个叫轩轩的孩子,她的爸爸妈妈常年在河北务工,每年只能春节时回来一趟,轩轩由爷爷奶奶照看着。由于她的爷爷奶奶都不识字,没法辅导轩轩的功课,导致孩子学习基础十分薄弱,马老师经常利用午休时间帮孩子辅导功课,找孩子谈心。为了让孩子不感到孤单寂寞,她与孩子的爸妈进行沟通交流,并立下了约定:每周星期三中午,让轩轩用自己电话与远在河北的爸爸妈妈通过微信视屏进行聊天……这样一坚持就是三年,在这三年里,轩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胆小怕事不愿与同学交流,变得乐观自信敢于在课堂上大胆的展示自己,学习成绩也变成了班上的中上等。小学毕业时,孩子的妈妈给马老师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对马老师至真至诚的感谢,小轩轩也是在不舍中与敬爱的马老师挥手告别。“师者父母心”,马老师就这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诚心、爱心打动着家长,与每一位家长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在十二年的班务管理工作中,马老师深深地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虽然自己不能保证把每个孩子培养成才,但她会尽自己所能让自己的学生都“成人”,成为一名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无论任务多么艰巨,她都会一如既往地默默耕耘,静待花开。(通讯员 陈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