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教育随笔】寻找专业成长的基因密码

时间:2022-03-02 17:01  作者:源自:区教体局

几天前我校举行了名师引领示范座谈会,我作为这个团队里的一名老兵在会上发言,当时有一种“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的感觉。我们是一群尺码相同的人,一路走来,可能每个人的经历和感悟不一定相同。对于成长的感受,有的人顺风顺水,步步为赢,自然就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豪迈,有的人则需要在重重障碍中自我突围,步步艰辛,百折不挠,有着“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的酸涩与激动。回顾自己30年的教学生涯,从一名音乐专业的老师到小学数学专业的省级教学名师,我一直在奔跑,脚步或快或慢,脚印深深浅浅,即便现在50岁了也没有停息。有一次跟随中国教育电视台前往甘肃送教,培训结束后,有一位青年教师当众问我,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你的专业发展之路吗?思考片刻,我用“精进不休”一词回答了他,这就是我寻找出来的专业成长基因密码。

密码一:热爱。促使我“精进不休”的动力是热爱。任何事情想成功,离不开的,一定是热情。热爱教师职业是我们大家的共同点,无一例外。人最高等级的人生追求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当热爱与追求目标相遇,便可以唤起人最积极、最主动的精神状态,尽可能把全部的精力、情感和时间都用在上面,而且会全力以赴。

1646211225485010315.jpg

于我而言,因为热爱,在别人看来近似疯狂的举动在我这里却显得平常,例如:在产假未满的情况下急学校之所急,接受毕业班教学工作;因为长期带毕业班导致声带息肉,两次作息肉摘除手术;在冬天的早上6点30把3岁半的儿子放到幼儿园的门房,自己匆匆赶往学校,为了能在6点50前赶到学校给学生上早课;即使在带毕业班期间,还积极参加省级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每天晚上备课到2点,三个月准备了180多节课。

因为热爱,不停地阅读和写作。我知道,作为一个中专生,而且是跨学科的任教,底子太薄,必须潜心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秉持“读书要杂,教学要专”学习理念,把阅读当作像每天都要洗脸刷牙一样的必须的生活内容。力求达到“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地效果。教育名著、教学专著、专业期刊,以及哲学的、历史的等书籍都成为我阅读的重点。到现在,我仍每年花费1000元订专业期刊,通过认真阅读,把握教育科研的前沿动态。在我家,我们一家三口的藏书达到6000余册。我们知道,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最大的短板是写作,为了补齐这个短板,我通过阅读将知识的“输入”,通过思考对知识进行加工,通过写作“输出”自己的教学主张,这既厚植文字功底,又锻炼了专业化的表达。近年来我发表了专业文章和教育随笔20余篇,2019年出版了30万字的个人专著,该书也被推荐为安康市干部培训好教材。

密码二:目标。明确的目标是“精进不休”的方向。我省的“三级三类”骨干体系给我们修筑了一条通畅的成长之路,让教师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只要我们脚踏实地,拾级而上,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一步步走向名师。2019年中国教育报的记者冯丽来到安康采访,为宣传陕西省“三级三类”教师骨干体系建设收集素材,她将我的专业发展写进了纪实报道,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文中写道:“三级三类”骨干体系就像魔法棒,点燃了沈军梅内心的力量和激情。陕西省启动全省教学能手大赛时,39岁的沈军梅正处在职业发展的瓶颈期,对未来倍感迷惘。这场赛教改变了她。此后她三年一个台阶,从一名普通教师逐步成长为省教学能手、省学科带头人、安康市名师,一直到现在的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成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省学科带头人工作坊和名师工作室,人生道路越走越宽。

然而,成长为名师不是为了成为标杆,而是要始终保持学习的本能,一直站在学科的前沿,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让自己为学校和区域教育做更多的贡献,是名师的基本姿态。

这些年来,在教科研方面,我坚持认认真真、持之以恒地做自己的课题而不只是挂个名,主持了3个省级规划课题,形成自己的课题链;在发挥引领辐射方面,从2015年到现在,被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继教网、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安康学院以及各级培训机构和科研单位聘为培训专家和省、市、区级“名师大篷车”讲师团成员,分别送教到甘肃、宁夏,新疆、山西、铜川、蓝田、商洛以及安康市各县、区,为教师做培训100余次,受益教师2万余人。连续5年被聘为“安康市参加省级教学能手评选赛前培训指导老师”;多次担任安康市、宝鸡市教学能手评选活动评委,以及陕西省教学能手评选活动评委;领衔的“一坊两室”一共培养了11名省级教学能手、3名省级学科带头人,指导7名青年教师在国、省、市、区级的课堂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或特等奖,我也2次荣获最佳指导奖。这既成就了别人,也发展了自己。

密码三:课堂。课堂是我“精进不休”的现场。教师的生命、价值与意义,都在课堂。课比天大是我的信仰,30年来,我奔跑的双脚没有离开课堂,承担各级各类公开课不计其数。人在课中磨,智在课中长。在我荣获的150余张荣誉证书中有百分之九十都与课堂有关,比如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小学数学示范课比赛荣获一等奖,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等奖、全国录像课一等奖、陕西省课堂教学大赛、微课大赛一等奖,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录制示范课例等,这些奖项是给这些课一个美丽的说法,当年,为了磨这些课,一个又一个通宵的准备,一遍又一遍地试教,我在教与学的重构中成长,一边设计着课堂,一边设计着自己,让我涨了功力,有了底气。

密码四:自律。自律是“精进不休”的保障。康德说,“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自由的本质不是放纵自己,不是无所不为,而是自律之后的舒畅,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平时不知道自律的人,现在看上去是自由的,但很快就会发现自己越活越没有自由,没有选择的资本。越是自律的人越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才不会把时间和精力白白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而是真的把碎片化时间都利用起来成长自己。2019年冬天,我的父亲住院,在病房里我一边照顾老人,一边看了三遍《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还写了一万余字的课题结题报告。

我们往往会在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身上发现他们惊人的自控力,以为是他们优秀才自律,其实恰恰相反,是因为他们自律才成为优秀的人。优秀者更容易理解自律和优秀之间的关系,在自己成为优秀者后,更加努力严以律己。

兴校之道,始于人才,培新小学是一所有着93年历史的资深名校,每届校长都很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他们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各类优秀人才吸引到培新大家庭,助推每一位培新人成长为培新的人才。我想,“永不满足”应当成为培新人的人生底色,应该是自己继续前进的理由。对发展,永远在路上,永远有方向;对别人,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对成绩,努力加机遇,始终不满足。这样,我们向着前方,向着未来,既做经师,更做人师,就一定会在自己的岗位上闪闪发光。(汉滨区培新小学   沈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