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总书记的殷切寄语,对我们身处基层教育岗位上的青年教师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近代教育家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身处基层教育岗位上的青年教师,我们理当坚定理想信念,胸怀朴素之心,时刻保持对工作热忱、对学生有爱、对名利淡薄。
循循善诱授人以渔。真正扎根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无悔青春。他们培育着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带领着他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直到他们学业有成。作为青年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发扬艰苦奋斗的育人精神,要坚守好自己的师德操守。每一位基层教师,要保持足够的耐心、爱心和初心,爱生如子,为他们解答每一个问题,讲清每一个思路,指明每一个方向。人民教师,就应当如春雨一般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用丰富知识去开启学生的智慧,用优秀的人格去培育学生的品德,用无私的奉献精神去熏陶学生的心灵。教师们日复一日的钻研教学、陪伴孩子,把自己的根扎在基层,把自己最美的青春绽放在校园里,站在三尺讲台,用粉笔书写着无悔人生。
用心施教促进发展。身处基层教育岗位,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和致力于去解决的问题。每一次备课、每一次上课、每一次辅导、每一次批阅,都需要教师倾注无限的精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充分把握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才能实现孩子全面发展。如今,随着基层教育中农村留守儿童的不断增多,面对农村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教师更需要不断探索丰富新颖的教育教学手段,来保障全面的教育。基层学校必须开足开齐各门学科,给学生打开多扇窗,看到更多的风景。要把家校互动真正落实,从而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提升。正是因为光荣的人民教师具备了无私奉献、不忘初心的品质和精神,所以人们总喜欢把教师比作“蜡烛”、“人梯”。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广大的人民教师辛勤地耕耘在教育事业的园地,他们不图名利、不图回报,默默无闻地教书育人,兢兢业业地培育人才。
深耕不辍奉献青春。教育工作者对于国家、社会、家庭、学生而言,是领航员、指明灯,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为家庭燃起无限希望,为个人指明前进道路。张桂梅、陈立群等一大批优秀的人民教师,用她们几十年无私奉献的青春,让全社会看到教育工作者的无悔初心,更为民族筑牢教育根基。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人民教师将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人类社会最伟大的事业。广大青年教育者,在基层广袤的大地上,真正坚定理想信念的“魂”,弘扬敢为人先的“劲”,激发攻坚克难的“志”,俯下身子,扎根基层,在基层教育岗位绽放最美青春。而今,我也有幸成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在未来更要报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工作态度,传承知识与中华文明,用一束光照亮基层每一个角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习近平总书记曾借用屈原《离骚》中的这句话,告诫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句话更是对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如今,我们挺立在基层教育岗位上,定当扎根基层教育,绽放精彩青春。(汉滨区大河镇大河小学 鲁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