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伴随着炙热的天气,带着对教育事业满腔热情的她,参加了安康市特岗教师招考,幸运地被分派到了建民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教七年的她一直秉持着这种信念,鞭策自己在教育这块热土上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她,就是汉滨区建民初级中学的伍娟老师。
用情执教,做激趣解惑的导师
怎样做老师才幸福?怎么做老师,才能让自己深受学生喜欢?有一次,她津津有味地阅读一本中考满分作文,突然释怀:好老师不就好比是一篇好文章。
老师如果能化身为一篇津津有味的文章,哪位学生不想阅读和热爱自己呢。为了做一位被学生尊敬和热爱的老师,她不断学习,努力钻研,在教育教学中,她常常用亲身经历去诱导学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感动学生。
初中语文学习,很多学生习惯于嚼别人吃过的馍馍,缺乏自己主动咀嚼馍馍的内驱力,所以她总喜欢尝试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教学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为了帮助学生贴近诗人生活,理解诗歌的意境,她苦心孤诣,回想自己曾经去过成都,探寻过杜甫草堂,她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经过细心梳理,形成感性认识,再把这种情境分享给学生,让学生跟随自己一起走进诗歌,体验诗人的心境,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一下子容易多了、理解也更深刻。
课堂上,她还经常利用视频或其他资料,帮助学生学习课文。她的语文课堂偶尔变成音乐课堂,学习古诗如《观沧海》,她用高昂的声调歌唱,并且教学生唱,让学生在唱诗的过程中感受到诗人莅临碣石山上,那种大气磅礴的胸怀,学生一下子就能抓住诗人的心境,理解变简单了;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个难点,因时代差异,给学生理解造成很大困难。她想:如果能将学生拉到文本所反映的时代,模拟当时的情景,文言文教学不就简单轻松了。于是她和学生约定,练习用文言文写一篇自传,在课堂上展示,结果让人大为欣喜,学生写作兴趣大增,“之乎者也”一下成为学生的口头禅,班上一时也兴起了一股“复古”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高涨了,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很大帮助。
诸如此类有趣的教学事件还有很多。地理课堂上,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学生不容易区别什么是自转与公转,她就学习制作动态视频,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直观化了,学生对地理学科充满了憧憬和探索的欲望。学生学得越开心,她教的越轻松,相互促进,彼此间师生之情紧紧地连在一起。
用爱育人,做学生知心的朋友
“谁不爱学生,学生就不爱他,只有爱学生的人,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伍老师的教育理念里,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又是祖国的未来,教师必须拥有强烈地爱学生这一素养,并且把这种爱播撒到引导、激发、教育学生身上。
日常教学中,学生总是亲切地称呼她为小伍老师,她也总是像大姐姐一样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倍感亲切。课堂上,她认真施教,学生认真听讲,彼此成为一对亲密伙伴。课外时间,她与学生一起畅谈理想,一起嬉戏。多少次,她为学生亲自打饭、亲自盛菜;多少次,她把爱的眼神送给学生,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她用真挚的爱默默地滋润学生,帮助他们成长。她和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形成了一种习惯,彼此互阅日记(心里话倾诉本),见证学生的成长,在阅读和评价中,她运用语言文字与学生沟通交流,有时候她的回信比学生自己写的还要认真,学生从她的身上感受到浓浓的爱意,久而久之,都乐于把自己的心里话倾诉给她。爱,温暖了学生;爱,拉近了她与学生的距离,让她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树没有绿叶。学生的信任和尊敬,让她在教育教学中收获了真正的幸福。(通讯员 张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