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四月,风和日丽。走进城关镇敬老院,老人们三三两两舒适而惬意地在院里晒着太阳,话着家常,一片温暖祥和,而这一切美好的缔造者源于时任城关镇敬老院的院长蒋潇。
两年前,从社区退休后,蒋潇就任城关镇敬老院院长,干起了亲民爱民的敬老工作,她以院为家,待老人如亲人,她用行动诠释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大爱无边”的真谛,如和煦的春风,如绽放在院民心头的花朵,催生了生机盎然的满园春色。
“敬老院里干的是良心活”
敬老院的三十多位老人中,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张德全就是其中一个,他患有脑瘤,智力只有几岁的小孩,说要穿哪件衣服、吃什么东西,马上就要给他,否则就急得满头大汗,蒋潇事事顺着他,把他当小孩儿一样哄着。哄小孩多需要耐心吖,何况是这么一个“老小孩”。“我也没做什么,就是耐心的陪伴着他。”这是蒋潇常挂在嘴上的话。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张德全抢救了五次。张德全个子大,发病的时候人事不知,口吐白沫,其他人都吓得手足无措,每次都是蒋潇亲自送到医院,忙前忙后。有一次张德全又发病了,此次情况异常严重,心急如焚的蒋潇辗转几次才找到了张德全的监护人,又赶到医院恳求医生尽力救治生命垂危的张德全。经过医生的全力救治,还有蒋潇的悉心照料,张德全竟慢慢好了起来,连医生都说这是个奇迹!
“敬老院干的都是良心活,有时候连监护人都想放弃了,但我不想放弃,我觉得生死由命更由人。”蒋潇意味深长的说。
“院民就是我的亲人”
敬老院除了张德全这样的“老小孩”,还有瞎、哑、聋、智障,这样的“一家人”在平日里相处起来难免磕磕碰碰。“如何让这些人和谐相处?精神上不空虚?”这是蒋潇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蒋潇把院里每位老人都当做自己的亲人。有的老人需要喝一些比较特殊的药,市面上不好买,蒋潇克服困难,再远也帮老人们买回来。在蒋潇的影响下,一些身体好一点的老人自发组成帮扶小队,时常活跃在困难老人的面前,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下,老人之间的感情也加深了。吃饱喝足之余,老人们跳舞、唱歌、下棋……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敬老院就是我的家”
“敬老院就是我的家,每年春节我都是在这里过得,‘安全、卫生、和谐’这六个字是我的座右铭。”谈到如何管理敬老院时,蒋潇娓娓道来:你得学习部队上全封闭管理,院民外出时得专人陪护;还要学习医院查房制度,每天定时查房;甚至得学习幼儿班,设置班、组长、室长,一对一帮扶、照顾,以实现全方位照顾到每一个院民。
“院民每天要洗手、洗脸、洗脚,平均5至7天洗一次澡,冬天衣服5天换一次,窗户要通风,地面无杂物。公共卫生区间,天天有专人打扫。”
“在我的房间里,一年四季都备的有治疗感冒、发烧、头疼的药,要是哪个院民有个头疼脑热的,以备不时之需。”……
谈起敬老院这个“家”,蒋潇既兴奋又激动,当敬老院院长的两年里,她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在这个“家”。
蒋潇还经常联系镇机关支部的党员志愿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了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