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花度柳飞如箭,粘絮寻香似落星。”提起小蜜蜂,听到的常会是各种赞美之词。那些漫天飞舞的彩色精灵,金黄浓稠的蜂蜜原汁,让人不禁对养蜂人的生活感到新奇,从而想一探究竟。
见到养蜂人高福文时,他正在城关镇胜利村自家房后的蜂场低头驱赶着“骚扰”蜜蜂的大黄蜂。大黄蜂从蜂箱缝隙或巢门进入蜂箱,取食蜂蜜、花粉,袭击蜜蜂,干扰蜜蜂的正常活动。
“这种大黄蜂是蜜蜂的天敌,如果不把它们赶走,蜜蜂就会被它们赶走或者被咬死。”即使是和旁人交谈着,高福文还一刻都不敢放松,眼睛紧盯着蜂箱。
初见高福文给人一种职场精英的干练劲,快60岁的人,精神面貌像个40岁的小伙子,一时无法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产生联系。在交谈了解后得知,其早年在广东沿海电梯安装公司上班,近两年,才结束在外漂泊的生活,返回家乡。
或许是骨子里的勤奋劲儿“作祟”,回乡后的高福文一直闲不下来,总想搞点产业,带领周边的群众一起致富。但苦于长年在企业工作,农作耕种生疏,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路子。后来在村党支部的帮助指引下,高福文决定搞中蜂养殖。“养蜂是个技术活,刚开始还有点瞻前顾后的,好在村上帮扶联系了养蜂基地和技术培训,让我吃了定心丸。”凭着那股子勤奋劲儿,高福文不到一个月就基本掌握了养蜂技术。
2018年6月高福文购进50箱中蜂,到年底就收割了200斤蜂蜜,到2019年底蜂蜜产量达500余斤,收入4万多元。2020年高福文又注册成立了丰得利养蜂合作社,带领8户贫困户一起养蜂致富,养蜂数量扩展到了130箱。“以前养蜂和外出务工只能顾一头,现在老家的蜂子交由合作社代养,定期给我们反馈情况,很放心,就可以安心在外务工了。”在河北左各庄务工的吴兴林经常收到高福文发来的日常养护照片,他的15箱中蜂在合作社的精心管护下,没有因为开年以来的两次“倒春寒”遭受任何损失。
“如果不是因为天气影响,现在正是收割第一批蜂蜜的时间,今年要推迟到5月上旬。但凭以往经验来看,蜂蜜产量还是有保障的,每箱产蜜10斤以上应该问题不大。”自从代管代养了8户贫困户的50箱中蜂后,高福文对日常管护更加上心,暗下决心要把养蜂当做一项“甜蜜事业”带领更多的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我们坚持以‘村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林果、天麻、艾草等特色产业,依托汉江沿线林果花期丰富的有利资源扶持中蜂养殖,通过合作社代管代养,在保障养蜂收入的同时,又能让贫困群众放开手脚安心发展其他产业。目前全村养殖中蜂465箱,代管代养中蜂260箱。”胜利村支部副书记宋敬明介绍到。
投之以花,报之以琼。依托家乡林果授粉、玉兰授粉、山花授粉等天然有利条件,高福文的“甜蜜事业”香了玉兰、红了樱花、靓了油菜花……